闽南文化艺术溯源收藏艺术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网上交流,名家字画,中国书画,书画资讯,名家视频,书画名家,书画展厅,扇载翰墨,名作鉴赏,名家专栏,书画论坛,书画讲堂,书画故事,个人网展,拍卖资讯,名家专访,画廊推荐,书画评论,书画博客最新书画资讯,研究鉴赏收藏,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刘大为,刘文西,孙伯翔,方增先,沃兴华,萧云儒,江淳,古玩,古董,蒋为民,李德西,林岫,张省,肖峰,张惠臣,张希和,博物馆,古玩城,为中国书画名家提供展示平台的专业网站。
欢迎来到《收藏艺术报网》--文化交流汇高朋集思广益 艺术展示迎雅士博古通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电子报刊
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视频访谈  |  名家列表  |  在线展厅  |  收藏鉴赏  |  推荐名家  |  文物古迹  |  诗词歌赋
盆景奇石  |  良水之源  |  名家网展  |  艺术评论  |  名家专访  |  画廊藏馆  |  书画鉴赏  |  关于我们  |  海西文化
诚徵灵化
焦点收藏 | 专题报道 | 藏珍鉴宝 | 企业文化 | 弘农杨氏 | 圣王文化 |
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闽南文化艺术溯源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3-02-07 18:16:38 阅读:63355次 来源:收藏艺术报网 双击自动滚屏
闽南文化艺术溯源  
    文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精神与灵魂,而且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与源泉。艺术则是物质与精神文明,情感世界自然体现的一种文化产物。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且无处不在,其内容广泛,是用鲜明的手法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形象来反映现实,且把现实生活中更富有典型性的社会艺术形态,转化为形象的一种形式与方法。因此,文化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因为,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发达、昌盛、普及的;也有发达、昌盛、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而今,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浮躁之风已侵入艺术市场,一种对纯朴归真的怀念之情已化作我们对寻根之源难以释怀的情结,并不是因为我们要倒回过去的生活;只是,长期以来对当今的某种现代艺术有一丝丝莫名其妙的迷茫,故而促使我们萌生了对文化艺术寻根的心愿;在回眸中追寻着先辈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去尝试揭开一个个被岁月遮蔽了的存在。找回一个个难忘、曾经令人感动的辉煌历史故事。也许艺术之旅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的轻松与浪漫,但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与使命牵引着我们——那就是闽南文化艺术之根。她象一根根脉络联系着世界各地,在那跳动澎湃,激情满怀。正是这种来自先辈们遥远的艺术神秘之魅力,把亿万海内外闽南子孙凝聚在一起,使海峡两岸人民通过文化艺术交流而心连心,凸显了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五缘” 之宗旨。从而构成了本土现代艺术新的璀璨明珠,她让我们之心充满自豪与希望,也让我们感到任重道远。血融于水,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今天,我们该继承什么,珍惜什么,放弃什么,又该留下什么呢?令人深思。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闽南地区闽南人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且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在“厦、漳、泉金三角与台湾等地区”,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海峡两岸开漳圣王陈元光文化论坛
海峡两岸开漳圣王陈元光文化论坛
    如“开漳圣王陈元光文化”。陈元光(657年-711年),字廷炬,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陈集乡陈集村)人。总章二年(669),陈政所部唐军被困云霄,其母魏太妈于73岁高龄率后续部队驰援解围,陈元光13岁随祖母魏太妈至漳。仪凤二年父卒,陈元光承袭父职。此后数十年,身经百战,闽粤趋靖,并奏置漳州,以岭南行军总管兼首任漳州刺史。在任期间,通商惠工,营农积栗,开设书院,置唐化里,将中原文化传播至南方边陲。景云二年(711),遇敌偷袭,不幸殉职,朝廷诏赠豹韬伟镇军大将军。开元四年,诏立庙,历代朝廷追封达21次之多。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陈家六代治理漳州,致力闽粤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实现了朝迁“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夙愿。经过近千年的繁衍,其后裔遍布闽南、粤东北、台湾和海外,海内外陈氏族人及开漳87姓中原将士后裔将其视为共祖,皆尊崇陈元光为“开漳圣王”。每年都 以“威惠庙”开展各种庙会活动,现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信众参加“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会”。为闽南历史文化与神道艺术对外交流与合作发挥重大作用。
    又如闽南地区最盛行的 “中秋博饼活动”。其活动源于300多年前,由当时驻守厦门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首创和推广。历经300多年的传承,中秋博饼已发展成为了海峡两岸一个民俗文化特色的品牌。中秋博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中秋博饼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闽南地区一年一度“欢庆佳节”的民间盛事。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至今,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闽南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中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中状元”那种其乐融融的幸运感与美之感觉总是特别温馨。政府、企业、媒体每年都举行“情浓月朗 相约金秋”的博饼大赛,赢得了社会的好评,以喜庆热闹的民俗活动,全民参与和热情,演绎具有闽南特色的民俗盛典。各大媒体以博饼活动为契机,拉近报社与市民、老百姓及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活动营销,将有效促进报社发行征订业务的开展,提升报社品牌形象,强化报社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同时让企业共同参与,通过举办活动这种方式。锻炼其队伍的市场营销能力及执行力,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与打造企业的品牌文化。强化企业管理,名利双收。既弘扬了中华民俗文化,又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有客家土楼文化已经成为了“世遗”文化,乃东方奇葩,世界瑰宝。
闽南地区中秋博饼活动现场 闽南地区中秋博饼活动现场
闽南地区中秋博饼活动现场
    最民俗的文化是最世界的文化。民俗文化是沟通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最好的内容与渠道。因为,世界有文化,国家有国学,每个民族与地方,都有一些属于自己艺术之根的特色文化;其根又分出了许多艺术之“节”,其“节”的延伸就造就了当今的地域文化,其艺术生态具有着鲜明而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造诣;可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能人。而今闽南大地已受许多外来文化的横向冲击,无可非议,外来文化的进入与传播是件好事,她可以让本土的艺术家们视野更为开阔;关键在我们的艺术家们是怎样来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之精髓,吸其精华,融会贯通,以此来弘扬光大本土文化的神韵与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此乃闽南文化艺术发展之关键也。当艺术被替代或被兼容时,艺术的本土性格就会渐渐被稀释与丢失,而艺术家们也会渐渐的不再思源,不再探究闽南文化艺术之根,大批的闽南艺术前辈及作品就会被遗忘或抛弃,长期下去,闽南这支古老神奇而富有生机的历史文化、现代而不失传统的艺术支脉将可能面临枯竭。人无志则废,国无文则灭!艺能安邦,文以兴国。
    故而拯救这支传统文化艺术之血脉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先理清闽南艺术的根与节,然后再去寻找闽南历代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品与杰作,并进行梳理、保存、展示,让世人共享闽南艺术美之感受,从而来激活当今文化的传承,增强人们对文化之根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因为闽南艺术是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地方文化,如:木偶戏、芗剧、各种民间技艺,都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故而如何传承与发扬光大,急需有志之士的智慧与努力、爱心和精神。
客家情高隐石画马光书杨子艺诗
    笔者与艺友们每次至闽南各地写生创作都一喜一忧,喜的是闽南地区有众多的世遗与非世遗的历史文化瑰宝和人文景观;忧的是政府、民间、专家在开发时没有保护好文物古迹与文化艺术产业合理的发展,许多人为盲目无知的开发,没有在政府的领导与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不管其本意如何,将其历史文物与文化古迹去旧翻新,破坏原有面貌,实在心痛。(文物古迹的内涵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国际上文物主要指百年以上并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中国的文物古迹包括:①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建议在开发文化事业的同时,要借鉴中外各地好的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开发时要做到“原汁原味,保留历史文化内涵”,即以古复古,且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和谐统一,尊重历史,适当保留一定的历史过渡,让世人见证闽南文化历史的变迁。其内涵就是要充分挖掘闽南文化艺术遗产,开发国际旅游特色文化产品,打造闽南文化世遗品牌。在民居建筑与山川和谐的格调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文化关系,从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高度审美标准。保护并整体设计合理开发将闽南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任何事物的成立与发展必须确认为社会所需,在政策与法律的保护下,要有一股超前的科学眼光、文化知识与拼搏、求索、冒险之精神。故此,呼吁政府应早日创建“海西民俗艺术风情文化基地”,整理、归类、挖掘、弘扬,发展闽南文化艺术。
    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促进多元艺术教育。建议学校开课,向学生阐明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之关系,介绍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艺术价值,明确传承闽南文化的重要意义,开展“闽南文化走进校园”系列活动:设立闽南文化知识走廊,宣传闽南文化知识;提倡课堂讲普通话,课外讲闽南话并帮助外来学生学习闽南语;在语文科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传承,让学生适当了解、学习闽南方言;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了解、欣赏南音、南戏,从而感受闽南优雅的文化境界;引导学生“走进闽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追寻闽南文化历史足迹;开展唱响闽南语歌曲活动,感受其深厚的人文情节;搜集闽南俗语、谚语、民间艺术精品,感悟其深刻的科学性、哲理性;营造浓郁的学习闽南文化氛围;邀请专家或退休老教师开设闽南语讲座,举办“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论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闽南文化艺术。
    博古通今陶情趣,继往开来创雄风。让我们沿着闽南大地文化艺术之脉络,去思考现在的价值取向及未来之发展,只有这样,闽南文化艺术才会在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下,而不失方向,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迈向未来。 
                    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常务顾问、中国书画月报、 收藏艺术报、焦点收藏 主编 杨子艺文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和绳武楼忠勇绘子艺联伯夷书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和绳武楼忠勇绘子艺联伯夷书
概述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是闽南人),且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闽南文化的内涵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蔡资深民居是其代表作。该民居建于清咸丰光绪年间,其主体建筑同闽南地区习见的古大厝一样,三开间或五开间,带护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厅为组织院落单元、厅、廊、过水贯穿全院、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所不同的是该建筑为群体建筑,且座座雕梁画栋,装饰有透雕、浮雕、线刻或圆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泥灰雕,雕饰题材十分广泛,雕刻技艺精湛,雕琢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该民居建筑群既沿袭,保留了传统的闽南民族建筑风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中的装饰艺术特点,堪称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中国域外建筑艺术合璧的杰作。此外,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夲)、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
    宗族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为几个次方言:
    泉州话区:泉州、安溪、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等八个县市。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新罗区部分地区、漳平市部分地区。
    大田话区:大田县部分、尤溪县的小部分。  潮汕话区:广东潮州平饶一带
    海陆丰话区:海陆丰及惠州市惠东县的部分村镇一带   雷州话区:广东雷州半岛
    海南话区:海南中部地区  浙江苍南话区:温州苍南地区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 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超过4000万,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70-80%的新加坡会说或会听福建话,在东南亚的闽南人与马来人联姻的后代共计人数达1000余万人,不少马来人也会使用闽南语。
闽南文化特点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 、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闽南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国内外而传播的。国内传播达闽北、闽中、闽西、浙东南、赣东、粤东、港澳、海南及台湾。其中移居台湾为最多,且分布广泛于台北台东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粟、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文、宜兰云林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地区,而均有闽南人在那里一代代休养生息。已知从唐代始,先辈移居台湾,不仅带去方言,也带去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等等,并代代传承、发展和创新。但发展迄今,仍语言相同,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也仍相同或近同。从现有台湾人口中讲闽南话的就多达1700万人,表明闽南话在台湾是其主要语种,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教育几近相同。而国外传播则达世界各地,堪称世界各地都要找到闽南籍华侨(居多)华裔人群的足迹。移居国外的闽南籍华侨、华人(指入居住国外籍者)有数百万之多,其中称居东南亚诸国最多。华侨、华人先辈不仅带去闽南方言,而且也把闽南的民俗风情、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传播到居住国闽南人社区,并一代代传承、渲变和发展。迄今侨居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已多达近1400万人,分布于近百所国家和地区,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在国外传播广泛之一。
研究闽南文化的意义
    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越文化而由移居闽南的汉人和原住民共同创的先进的地域性文化,尔后又借鉴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使闽南文化更兴盛发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闽南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不可避免地存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以科学的分析态度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弘扬传统闽南文化的精华,摒弃闽南文化中的糟粕,在批判中加以继承,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2、通过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闽南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包容性、思辩性,弘扬拼搏精神和树立自信。
    3、闽南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的闽南社会及增强与台湾同胞和侨胞凝聚力的保证。
    4、闽南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利于闽南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也有利创造出既体现闽南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闽南文化,促进闽南文化资源的永续性发展。
    5、对闽南文化的研究,在促进和平统一台湾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闽南文化对台湾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对台湾同胞有着强大的吸引作用。   仅供参考!
    本文共分 1 页    
上一篇: 杨钦松绘画艺术
下一篇: 什么是工笔 写意 小写意 大写意画?
相关新闻
·杨永让书法艺术 [ 2024-11-26 ]
·军魂永铸 艺海生辉 [ 2024-02-01 ]
·弘一法师与漳州之法缘 [ 2024-01-17 ]
·弘一法师书法 [ 2024-01-17 ]
·观周恩来舒同诗书作品有感 [ 2023-08-26 ]
·舒同随毛主席参加漳州战役 [ 2023-08-17 ]
·一冰大狂草——笔墨千秋 .书道永恒邮册 [ 2022-01-02 ]
·平和是王阳明立功第一站 [ 2021-05-20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艺术评论
暂无内容
阅读排行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暨...
·首届“连和中华——海峡两岸连氏宗亲...
·亟待保护的明代进士杨表古墓
·杨子艺与陈美祥向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书画展—...
·紫气东来闽山闽水描秀色 金鸡喜报华侨...
·一带一路中国梦中国之道文明古国文化...
最近加盟名家 更多>>
点击查看详细
陈奇
点击查看详细
张际才
点击查看详细
大土三阳
点击查看详细
施鹤平
点击查看详细
仇官有
点击查看详细
杨和岳
新作展示 更多>>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徐三庚寿山芙蓉石印章“雪腾”

黄龙玉仙翁

和田玉貔貅

寿山石财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站介绍 | 艺术顾问 | 在线交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12-2020 版权所有@ 漳州市芗城区聚艺轩书画店 Allcopyright (C)《收藏艺术报》 手机:13960023288 电话:0592-5607266
主管:收藏艺术报 总编辑:杨子艺 地址:厦门市芙蓉苑嘉园路191--101焦点收藏 闽ICP备18004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