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间信仰与天人合一的“诚”收藏艺术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网上交流,名家字画,中国书画,书画资讯,名家视频,书画名家,书画展厅,扇载翰墨,名作鉴赏,名家专栏,书画论坛,书画讲堂,书画故事,个人网展,拍卖资讯,名家专访,画廊推荐,书画评论,书画博客最新书画资讯,研究鉴赏收藏,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刘大为,刘文西,孙伯翔,方增先,沃兴华,萧云儒,江淳,古玩,古董,蒋为民,李德西,林岫,张省,肖峰,张惠臣,张希和,博物馆,古玩城,为中国书画名家提供展示平台的专业网站。
欢迎来到《收藏艺术报网》--文化交流汇高朋集思广益 艺术展示迎雅士博古通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电子报刊
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视频访谈  |  名家列表  |  在线展厅  |  收藏鉴赏  |  推荐名家  |  文物古迹  |  诗词歌赋
盆景奇石  |  良水之源  |  名家网展  |  艺术评论  |  名家专访  |  画廊藏馆  |  书画鉴赏  |  关于我们  |  海西文化
诚徵灵化
焦点收藏 | 专题报道 | 藏珍鉴宝 | 企业文化 | 弘农杨氏 | 圣王文化 |
您的位置:首页 > 诚徵灵化 > 正文
闽台民间信仰与天人合一的“诚”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4-07-27 10:59:34 阅读:26689次 来源:收藏艺术报网 双击自动滚屏

 闽台民间信仰与天人合一的“诚”

 闽台民间信仰与天人合一的“诚”
段凌平
 
    诚徵云:言成诚成言,展开诚徵诚开展;心兑悦兑心,酣畅文明文畅酣。
    通常认为,民间信仰既没思想根基,也没神明体制,只是民间百姓的杂乱民俗。实际上,经过笔者二十多年调查考究,了解到民间信仰既有心灵理念,亦有神明体系。并且,这理念和体系依据的思想基础归根结底是“诚”。
     那么,“诚”的本意包含哪些呢?请看注释:
    《说文解字》信也。从言,成声。
    《书•太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传:言鬼神不系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
    《舜典》允塞即诚之义。至伊尹告太甲始见诚字。
    《礼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礼•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注:诚,犹审也。或作成。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易•乾卦》闲邪存其诚。疏: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玉篇》审也。
    《韩非子•说林上》巧诈不如拙诚。
    《广雅》敬也。
    《增韵》纯也,无伪也,真实也。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因此“诚”一方面拥有诚实、真诚、诚敬、虔诚、恭敬、诚意的集合。另外,《礼记•中庸》特别强调:“诚者自成也”。诚会是自我完成有所成就,是现实的存在,不是空有愿望。“诚”为真之本
    《礼记 •中庸》提及,“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对于宇宙而言,诚是天体运行轨迹;对于凡间而言,诚是为人立命的准则
    于是,根植于大众的民间信仰,依据民族的传统,以“诚”作为信仰的体系,持真实虔诚的信念与崇拜,以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立神明系统。相信心诚则灵,作为与神灵交流的起点。
一、闽台天人合一的神明体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者们认为,民间神明是散漫而没有整体系统。然而,笔者调查表明,闽南与台湾的民间神明有其一定的神明层级与系统构成。其上层大致以天公为最高神,三官次之的神格次序,辅之以各相关职责的神明,构成类似凡间的中央集权领导核心;其基层神明系统,大概由城隍与土地构成,加上部分地方保护神的形式。这神明架构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的三公九卿,地方的郡县制大致雷同。说明闽台的神明系统,以凡间的中央集权,对皇帝的服从,构建整体神权架构,对于天(天公)的虔诚服从,是崇拜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天人一体, 一脉相承,是天人合一的完美结合。
以下就此展开讨论。
一、我国古代官制与闽台民间神明结构
    调查表明,闽台民间推崇玉皇大帝,其地位至高无上,凡天、地、人三界,儒、释、道三教,无论自然神与人格神都归玉皇指挥。如连横的《台湾通史》里就说到这情况:“人无不敬天,无不崇祀上帝……台南郡治有天公坛者,所祀之神谓之玉皇上帝……然则此天公坛者,其实为人民所私建,以奉祀上帝”。连横特别指出,在天公坛奉祀玉皇上帝,实际就是敬祀天的上帝。接着又说:“次为三官,其礼降于玉皇一等。”此三官管天、地、人三界。《神仙通监》谓天官尧也,地官舜也,水官禹也。”
    笔者认为,连横所说民间宗教的玉皇为上、三官次之,代表天廷的神明系统,实际上就是闽南的民间信仰神明系统。所以,民间神明从表面上看似乎无次序,事实上依然有着清晰的神明体系。
(一)秦以来的官方行政系统
    台湾学者李亦园提到,民间神明的“信仰、仪式及宗教活动都与日常生活密切混合,而扩散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其教义也常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因此,凡间的行政系统必然与神界有很大的关系。
1.我国的中央机构
    众所周知,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体系。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制,是中央的架构。
    所谓“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掌管政务、军务和监察;“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分别负责一些具体事务。如治粟内史管收支,少府管营造,廷尉管司法等。三公九卿都按皇帝的指令办事,维持了中央的行政运转。
    到了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让丞相掌握太大的权力,设了“三省六部”。具体是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又下设六部:吏工,基本代替了以前九卿的职务,分管六个不同方面的事务,三省和各部长官丞相头衔因此从前属于丞相一人的权力被分成部分,大大加强中央权力
2.地方管理机构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一郡所统之县,一般约为20县。
3、对上忠诚的统治基础
    自古以来,国人敬畏代表自然力的天,相信人间的一切为天的安排。据此观念进入阶级社会,产生了天帝(或称上帝),凡间的帝王则是天帝之子。见于甲骨文与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甲骨文不容易书写,这里引《尚书》为证。
    《尚书盘庚》为公认的商朝文件,其记载有: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
    “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如今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
    “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上天将使我国运在这个新都邑延续下去,复兴先王的大业”;
    “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君臣明白,因此没有被天灾所惩罚
    “予迓续乃命于天延续你们的生命”;
    “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朕及笃敬,恭承民命上天要兴复高祖美德,光大我国,朕笃实、恭谨地遵从上天的意志”。
    从上可知,我国君权天授的历史悠久,帝王为天之子。人们敬畏天,拥戴天命,自然也忠诚于作为帝王的人间的天子。
 
(二)闽台神明系统
    闽台民间以对帝王的忠诚,对自然力的敬畏,塑造了神明系统框架。
1.神明系统的大框架
    玉皇大帝(又称玉皇上帝、玉帝、天公、天公祖等)为闽南与台湾民间最高神祇,所有鬼神都归玉帝号令指挥。玉帝对仙界的统领按一定的神明系统进行的。玉皇之下有三官大帝(三位神仙,又称“三界公”),分别管理天界、地界、水界(天仙、凡人、阴鬼);三界之下有各职掌的神明,如:
    农务的神农大帝工务的巧圣先师商务的关圣帝君医务的保生大帝教育的文昌帝君航海的天上圣母司法的东岳大帝生育的临水夫人阴间的阎罗王等。
2.神明的基层结构
    明代以来,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单位都有城隍的祭祀,民间所在县也以城隍为该地域的守护神,一些杂事,甚至难解的案件,都到城隍庙求助。乡村里都祭祀土地爷,各地的基层的保护神一般为土地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定地域和民系的地方保护神,如:漳州地方上的开漳圣王、泉州的广泽尊王、客家的三山国王、定光古佛等;分管阴间有地藏王菩萨等。这情形同样见于台湾。汪毅夫指出,台湾的河洛人习惯是建祠或宫来替福德正神安身。在屏东及高雄很多客家庄,可见这种设神位而没雕像形式的土地公坛。
    因此,形成城隍与土地两级民间神明的管理体系。此体系与人间的郡、县(明朝后为州县)两级权力机构雷同。人们在日常事务的处理,相信心诚则灵,更多依赖于神明,如升官发财、嫁娶生育、病患灾难,自然而然地寻求神明保佑。
二、闽台民间的虔诚崇拜
(一)天神崇拜
1、我国敬天的传统
    我国敬天、畏天的思想,由来已久。据传上古唐光、虞舜时代即以礼乐、舞蹈,敬享上天。古籍诗、书、礼、易等经典,将主宰天地的自然力量称作“天”或“帝”。 最早的史书中《尚书》的记载,称为上帝。从《尚书》中可以看到,商朝有很浓厚的天命观念。我国夏商周时期已存在祭天的传统。商汤代桀、周武王伐商,都要昭告于上天;每遇帝王登位或兴师讨伐等国事,都要备牲礼,祈告上天。这些在 《诗经》《周礼《尚书》《左传》中都有记载。
    秦始皇以后,开始推行中央集权制,由人类创造的神仙世界必然也要和人类社会一样,要有至高无上的形象。唐宋皇帝都推崇道教,经过这两朝代的推波助澜,玉皇大帝处于崇高的地位。
    东汉传人我国,强调六道轮回,天帝赏善罚恶的想在社会上又有所加强。到唐宋,道教受重视,使原来对的自然神崇拜发展为对人格神的崇拜,将原来抽象的 具体称为玉皇上帝。宋代真宗皇帝于祥符六年(1013年)塑玉皇尊像,供秦于玉清宫,并于祥符七年(1014年)为玉皇
在每年冬至日都要到祭天。到了明代,还在京都南郊设大坛,为表现虔诚之意,自前祭拜,礼仪为隆重。
2、闽南和台湾的天公崇拜
1)闽南的天公崇拜
    闽南民间把天帝(玉皇大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闽台民间极崇敬天公(玉皇大帝),每家民间信仰寺庙及家户都奉祀。
    “头顶三尺有神明”,闽南俗话说“天公有目睭(眼睛)”。认为“天公”高居天廷,统辖天地宇宙万物生长轮替、吉凶福祸的主宰,掌握人间万物生长和赏罚大权。人们的祸福、寿、家运的兴衰等关系在,因此民间对天的崇拜为发自内心的诚意与敬畏。
    正月初九是一年中祭祀规模最为隆重,通常从正月初八晚就开始,祭拜仪式隆重庄严。
1庙宇
    “天公生”是闽南和台湾民间一年中第一个重要节日,也叫“做天香”。一般神灵的诞辰常在寺庙宫观里举行。为了表示对天公的尊崇,各个不同主神的庙宇外,广泛设有在天公灯或天公炉,作为对最高神天公的虔诚敬仰。
    闽台的一般庙宇都有天公炉,如著名的厦门青礁慈济宫,其大殿外石埕,就有一硕大天公炉。
    一些主祀玉皇大帝的宫观除举行祭祀大典外,还有阵容盛大的妆人、舞龙、狮阵、车鼓、踩高跷,等等。在广场上搭设戏台,献演戏剧、木偶、布袋戏或放映电影,称“天台戏”,通宵达旦。有的宫观还举行“踩火盆”活动,
    漳州天宝玉尊公目前的祭祀规模约500桌。供品最高规格以全猪全羊,再配上鸡、鱿鱼、发糕等物品;
2居家
    每个家庭厅堂的天井边大都设有天公炉,每逢年节和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天公,为天公上香。过去闽台每个家庭的正厅前梁,多悬有代表天公的“天公炉”或“天公灯”,每天早晨和傍晚及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以示崇敬。
    福建各地过年都要敬天公。正月初一开大门时要迎天神,正月初三吃“发饭”前,要将“发饭”先置于神位,供奉天神。遇到婚喜庆等重大事件附也都要敬奉天公。闽西一带客家男婚女嫁在写庚帖(互告男女生辰八字)、编红单(开彩礼单)、定亲迎亲拜堂时,都要敬奉天公。老人做寿时,也要敬奉天公在办理的后事,在死者断气时及安葬后,也要祈告 天公。可见闽台民间对天公的信仰广泛深厚。
    正月初九“天公生”,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摆桌子祭拜。这天祭祀天公的形式很特别,时间必须在太阳没出来、天未亮之前。地点要求在户外进行,才可以让天公知道。安排的供品级别最高,“天公金”纸的规格最大。初八夜设香案、摆供品、点香烛、折“天公金”,全家守到过半夜之后,鸣放鞭炮,为天公祝寿,直至天亮。
    闽台民间隆重做“天公生”,因为玉帝是天下最高主宰,在一年之初许心愿,祈求风调雨顺,合家平安。民间认为,每年十二月十五日,玉帝会下凡巡查人间,家家户户烧香恭接玉帝。表示一年到头,有好的开头和结尾。
    民众百姓对至高无上的玉帝的敬畏,自古不敢雕刻神像供奉,只设立牌位祭拜。即使是主祀玉帝的宫观,也很少有玉帝的塑像,一般只供奉香炉,称“天公炉”。如泉州东岳庙有石天坛“天公炉”,龙海市白水镇大帽山麓的金仙岩(亦称妙善宫),供奉石雕“天公炉”。漳浦县石榴镇长兴村张姓村民自古奉祀玉帝。村中虽没有专门供奉玉帝的宫庙,但有世代相传的两座金牌,高30厘米,宽20厘米,阳刻“玉皇大帝”四个宋体金字,平时由值年头家保管,每年正月初九日“天公生”,必虔诚供奉醴礼。
    闽南天公崇拜的习俗也传迁入台。“台湾之人无不敬天,无不崇祀上帝,朔望必祈,冠婚必祷,刑牲设醴,至腆至诚。”民间正月初九“天公生”,祭祀时间从午夜开始,到凌晨寅时止。每家在正厅天公灯下设祭,称“天公桌”。一般分为两桌:上桌供奉天公座,备五果六斋;下桌备五牲荤菜,供奉玉帝下属各神将。
3礼拜
    民间居家的供品,通常以猪头、猪肉、猪腿,鸡、鱿鱼、发糕、红桃粿等祭拜;或以猪蹄、猪肉、鸡(三牲);也有以素斋香蕉、甘蔗(四节)、五色果、苹果(四个)、梨(四个)、云片粿(四个);青豆、木耳、香菇、金针等。
    农村或乡镇也有以一根连根带叶的甘蔗;阉鸡(鸡尾带三根羽毛)、猪肉、水产品为三荤菜;再加发糕、面、糖、茶、酒、米。甘蔗上要挂长长的黄色纸钱的。
    总体说,祭祀天公的供品礼仪,是所有神灵中最高规格的。
    民间百姓对天帝、上帝、安拉、佛陀等信仰,以及众多的地方信仰,史上及当下均有众多的信徒,只是内心必须虔诚,不诚则不灵。有的人因信仰须恪守日常言行,使人生平静、释然、坦荡,将诚信立于表。
(二)三官大帝崇拜
1、三官崇拜的产生
    三官大帝开始是自然崇拜,祭天、地、水。在道教介入后,形成三官的民间信仰。到宋朝时,皇帝和士大夫都祭三官。明朝廷一样崇拜,崇祯时封为“三官大帝”。
    经历代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奉,形成仅次于玉皇大帝的三官大帝神格。具体是:
    天官,称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主管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下到人间,校定人的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主管五帝五岳各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来到人间,校定人的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称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主管水中各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来到人间,校定人的罪福,为人消灾。
    奉祀:天地水三官各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日,信徒都进庙烧香奉祀,以祈福消灾。
2、闽台的三官大帝崇拜
    闽南人崇拜三官大帝,相信天、地、水三大帝的传说,把人格化的神祗还原为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闽南和台湾的三官大帝崇拜非常兴盛,继承原始的郊祭、没有神像的传统。
    几乎每个寺庙都在前门之上设三官大帝的牌位(闽南的许多庙宇内的门楣上,通常设小型三官大帝神龛)。
    有的在露天祭祀,一般既有庙祀也有家拜,不雕神像。如漳浦著名的赤岭三官大帝祭坛,长期以来就设在露天,且没有雕像。黄姓聚居的漳浦诒安堡,就在正城门处修建小庙奉祀三官大帝。泉州进贤境庙进贤宫又称三官宫,主祀三官大帝和相公爷。金门宫庙或民间举行奠安仪式时,必须扎制象征天公的三层“天公亭”,三官大帝在最上层。台湾民间除建庙祭祀外,许多传统民宅正厅都在天公炉,旁悬挂“三界公炉”祷祭。
    三官大帝与人们利害相关。希望祀求功名富贵、延年益寿;获罪赦免,消灾免祸,都有对应的神明。民间视为“福神”,最受人们欢迎。
(三)职能神的崇拜
    闽台神明的最高神阶有玉皇和三官,接着有掌管相关职能的神,如农业的神农大帝、工务的巧圣先师、商务的关圣帝君、医务的保生大帝、教育的文昌帝君、航海的天上圣母、司法的东岳大帝等等。
    各位相关职能神明的信徒活动,显示了民间虔诚信仰的活力。以妈祖和保生大帝为例:
    台湾台中市大甲镇澜宫,于每年农历三月间举行、徒步长达九天八夜的大甲妈出巡绕境,终点在嘉义新港奉天宫,多么考验人们的信念与毅力(1988年以前是前往北港朝天宫进香割火。于200874日被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活动资产。素有三月疯妈祖之称,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活动之一。
    神明联谊会对民间神明的发展的推动,可以从保生大帝联谊会方面凸显出来。自1989年成立后,保生大帝联谊会就在海峡两岸间积极活动,展示出一种团结协作的群体力量,不仅会员宫庙在庙会庆典、修建经费等事项上相互支援,而且在对外也往往采取一致的立场。台湾民间流传“闹热看妈祖,团结看大道公”的说法,即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肯定。可以说,联谊会的成立及其积极活动,是当代保生大帝信仰的庙际网络较传统庙际关系更为活跃、交往形式更加多样的主要促进因素。
    80年代末,台湾学甲慈济周大围董事长数度返回福建,目睹历经“文化大革命”风雨的白礁慈济祖宫凋敝残破,号召全台保生大帝的同祀宫庙一起捐资.为重修祖宫奉献力量。保生大帝联谊会团结了全台保生大帝官庙,顺利完成重修使白礁慈济宫的重任。
    联谊会还连年组织盛大规模的台湾宫庙团队,回福建祖宫谒祖进香。联谊会还在保生大帝画册编印、电视剧、药签等等知识资源起了重大作用。联谊会除了在两岸庙际间的交往、保生大帝知识资源方面、还在同祀宫庙修建经费的相互支援上发挥着媒介的功能。
(四)城隍崇拜
1、城隍崇拜的产生
    古代在进入农耕社会之后,由于定居的需要,除了提供居住需求的一般性建筑聚落之外,为了便于物资、货品的交换、流通,在一些交通枢纽,产生了集镇。进而逐渐建立了城市,以及具体象征城市的城池。基于万物有灵的泛灵崇拜信仰,城池既是保护城市居民,甚至是维护政权的重要建筑设施,因此对于城池的崇拜,也就理所常然被当政者和民众注重。
    根据周代文献《礼记·郊特牲》中的记载:“天子大腊八。(郑注:所祭有八神也,水庸七。)祭坊与水庸,事也。(郑注:水庸,沟也。孔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障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谓祭此坊与水庸之神。)”这里的“坊”就是后世城墙的雏形。而“水庸”即是城墙之下的“护城河”。虽然先秦祭祀的对象是“坊神”与“水庸神”,但一般都认为这是中国城隍信仰的源头。(谢宗荣《台湾的庙会文化与信仰变迁》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版127131页)
    而文献中所记载关于坊与水庸的祭祀,是天子在岁末年终的国家重大祭典“腊祭”(又称为“蜡祭”),为当中八个祭祀对象之一。也可以看出城隍信仰从古代开始,具有鲜明的官方色彩。
    周代的坊神与水庸神祭祀,在汉代之后逐渐转型成为“城隍”祭祀。所谓“城”就是城墙,而“隍”即是城墙之外的护城壕沟。古代将城墙与外环的护城河合称为“城池”。 “隍”则是没水的护壕沟,后世便将“城池”指城市建筑聚落, “城隍”一词则逐渐成为城市守护神的代称。
2、历代的城隍神
    中国关于城隍神祭祀,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二年(239)。但这项记载为宋代的稗官野史的杂记,而有史可稽的记录,校早的是《北齐书·慕容俨传》与《隋书·五行志》,前者为北齐时期的“郢州城隍”(河南汝南),后者为六朝梁代的“益州城隍”(四川成都)。
    城隍神的祭祀虽可追溯自六朝时期,当时,城隍神的祭祀脱离不了社神的性质,南北朝时,仅有个别地方城隍立庙。传说南梁与北齐的一次战斗中,镇守郢城(今河南信阳县南)的北齐军队因城隍护佑而得胜,城隍神的威信从此提高,修建城隍庙逐步扩展到全国,并从单纯的城池守护神变成社会职能广泛的神明。唐代加封城隍爵位,所以祀典的展开及神格的定型。如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张悦撰《祭城隍文》,此为祭祀城隍有祭文记载的开始。城隍的庙祀,唐初还不普遍,所祭拜者还是为“郡县”社神性质的自然神。
    后唐清泰年间(936943),后唐末帝敕封城隍为王爵,城隍神才被尊称为“城隍王爷”,简称“城隍爷”,于是有神像出现。
    城隍神的祭祀,首先列人国家祀典者始自北宋。宋太祖就注意到城隍庙祀的重要。《宋史·礼志》载:“建隆元年(906)六月,太祖平泽潞,仍祭……城隍。”始入国家正式祀典的正神。但是,各地奉祀城隍神的风尚,如人间的长官。各州郡县的城隍神,也由不同的人来担任,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秦裕伯北京杨椒山杭州周新文天祥,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等。说明城隍神由自然神转变为人格神。民间对城隍神的崇拜也已十分普遍,地方官到任谒告城隍之说,亦见于宋代。进入元代,元世祖建大都城隍庙,此即后世“都城隍庙”之起源。
    所以说,元以前,民间一般人也都祭祀城隍爷,但城隍之祭祀,仍因列入国家祀典,一直具有相常浓厚的官方色彩。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城隍神信仰影响最大的,为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建国以后,为了维续明室政权的稳固,利用信仰的力量来控制各级行政官吏与人民,城隍信仰就成为最佳的手段。
    朱元璋初登大位,对于城隍神信仰,虽然去庙为坛,但对城隍大感兴趣,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的,因而对土地神的同系统、神格较高的城隍神就特别敬重。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明朝初年规定京城城隍封帝,开封、临濠、太平三府及和、滁二州城隍封王、府城隍封公、州城隍封侯、县城隍封伯。后来又取消封官爵,命各地城隍按其行政建制,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神,让城隍神与地方官各理阴阳。地方长官赴任,必先拜谒城隍。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修建了起来。再加上佛教地狱观念的深植民间,城隍开始有了地狱组织的观念,而配祀阴府赏善司和罚恶司等冥司,使得城隍庙更加类似人间官衙与地狱阎王殿的综合体。
    清代城隍信仰同样兴盛,并在北京、沈阳各设一都城隍。并且也沿袭明的做法,从省、府至州、县,一律都要设坛建庙供奉城隍爷。清末以前,官方祭祀城隍是将城隍神视同超自然界的各级首长官史。
    民间崇祀城隍爷的情况,则与官方有所不同。一般人相信,阴官城隍爷乃是管从现世到来世,人的吉凶祸福,比如贫穷、厄难、疾病,甚至丧命,都认为是城隍爷审判冥籍的结果。所以,民间对城隍爷的敬畏,远超过地方官。
3、闽台的城隍崇拜
    闽台城隍庙从根源上为一体。台湾现有的城隍庙中,大部分是以福建的城隍庙为祖庙,闽南的城隍对台湾有更大的影响。
    城隍庙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有小规模的施舍。还有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的活动。
    乾隆初年,永宁高姓在台湾鹿港开设经营土特产的“日兴行”,失窃甚多,官府无力破案。相传高姓特地回祖家奉请永宁卫城隍“忠祐侯”过水台湾断案,贼人惧怕神威,投案自首,失物如数追回,永宁卫城隍从此威振鹿港,被众商家奉为保护神。
    城隍庙里通常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诚信行善不作恶,这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土地公崇拜
    在县之下的村社小区总有土地庙,主要功能是保护辖区百姓衣食无缺,福泽无恙,財源称心。所谓“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土地公对辖区百姓的奖罚据有汇报权。所以,闽台民间有“得罪土地公,不能养鸡鸭”的说法。
    自古以来,不怕现官,只怕现管。所以,即使认为土地官小,民间也备受重视。到庙宇上香,经土地庙必奉上一柱香,清明扫墓,墓边也必有一个土地神。通常是立一块石碑,刻“后土”二字,给墓主上香前,也要先在后土前叩个头,上柱香的。
    很多人都会拜土地,每月初二,十六祭土地,建筑行业破土也祭。土地公荫地下者,为后土,土地能保护风水。
民间传说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生日,也有的说是六月初六或腊月初八。人们在土地公生日这一天杀鸡宰羊,祈求土地公保佑人间五谷丰登,称春祈秋报做牙除二月初二的头牙和十二月十六的尾牙比较隆重,平日多少也要祭祀。
    闽南地区在春秋二季都要祭拜土地公,并且还经常演戏酬谢土地公。后来,春秋祭社逐渐形成一种节日般的集会,叫社会。近代以来,每月初二、十六要烧香祭祀土地公,俗称做牙牙祭
三、结语
   《中庸》有云:“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传统之观念向来认为,世间万物皆由“诚”所造就形成,诚乃万物起始与终结之所在,若无诚,则万物皆不复存在。故而,君子以诚为贵。诚者,并非仅成就自身而已,更是为了成就万物。
    孟子亦言:“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故而,天道以诚为运行之轨迹,而人间亦需时刻秉持虔诚之心。
    简而言之,闽台民间信仰谨遵传统,以“诚”之观念体系为基,依照凡间统治机构之模型(中央之帝王、三公九卿以及地方之郡县制),精心塑造了天公、三官以及各职能神灵,还有各地之城隍与土地爷的信仰架构,秉持虔诚之态度,用心供奉;以诚信之准则作为道德之标杆,约束日常之行止。
   《尚书•太甲》记载:“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传:言鬼神不系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此乃言明,鬼神仅接受恪守诚信者之祀品(即仅护佑守诚之信众)。
    百姓皆认为“天”(天公)最为公道诚信,所谓“天理”。 “天理”或“天公”赏善罚恶,不分亲疏远近,评判是非,最为公平公正。正如《孟子》 所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在关乎天道与人道之轨迹方面,以“诚”作为起始与终点,充分彰显了神与人的高度契合,此乃闽台民间信仰的显著特征。
    综上所述,闽台民间信仰所遵循的“诚”之理念,与易学家游惠松先生的相关理念相契合。游先生的游子卦序、诚徵数理阐明了“诚”的数理逻辑,道源于诚强调了“道”的起源在于“诚”,天下归诚则指出天下最终归于“诚”。闽台民间信仰以“诚”构建信仰架构,正与此系列理念相呼应。
    闽台诚念道途新,善恶昭然自守仁。游子诚言存妙理,天人共赴意归真。
 
        段凌平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商学院原院长、教授
    本文共分 1 页    
上一篇: 从先辈飘洋过海到联谊会盛举——杨氏的荣耀历程
下一篇: 世杨会发展的历程与意义
相关新闻
·儒释道之核心理念 [ 2024-11-14 ]
·吾心宇宙观 [ 2024-08-31 ]
·试论中华易学文化的当代价值 [ 2024-08-21 ]
·诚与琴棋书画 [ 2024-08-04 ]
·闽台民间信仰与天人合一的“诚” [ 2024-07-27 ]
·莲花山赋 [ 2024-06-30 ]
·诚之圣地 [ 2024-05-25 ]
·新春祝福 [ 2024-01-23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诚徵灵化
暂无内容
阅读排行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暨...
·首届“连和中华——海峡两岸连氏宗亲...
·亟待保护的明代进士杨表古墓
·杨子艺与陈美祥向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书画展—...
·紫气东来闽山闽水描秀色 金鸡喜报华侨...
·一带一路中国梦中国之道文明古国文化...
最近加盟名家 更多>>
点击查看详细
陈奇
点击查看详细
张际才
点击查看详细
大土三阳
点击查看详细
施鹤平
点击查看详细
仇官有
点击查看详细
杨和岳
新作展示 更多>>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徐三庚寿山芙蓉石印章“雪腾”

黄龙玉仙翁

和田玉貔貅

寿山石财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站介绍 | 艺术顾问 | 在线交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12-2020 版权所有@ 漳州市芗城区聚艺轩书画店 Allcopyright (C)《收藏艺术报》 手机:13960023288 电话:0592-5607266
主管:收藏艺术报 总编辑:杨子艺 地址:厦门市芙蓉苑嘉园路191--101焦点收藏 闽ICP备18004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