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收藏艺术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网上交流,名家字画,中国书画,书画资讯,名家视频,书画名家,书画展厅,扇载翰墨,名作鉴赏,名家专栏,书画论坛,书画讲堂,书画故事,个人网展,拍卖资讯,名家专访,画廊推荐,书画评论,书画博客最新书画资讯,研究鉴赏收藏,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刘大为,刘文西,孙伯翔,方增先,沃兴华,萧云儒,江淳,古玩,古董,蒋为民,李德西,林岫,张省,肖峰,张惠臣,张希和,博物馆,古玩城,为中国书画名家提供展示平台的专业网站。
欢迎来到《收藏艺术报网》--文化交流汇高朋集思广益 艺术展示迎雅士博古通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电子报刊
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视频访谈  |  名家列表  |  在线展厅  |  收藏鉴赏  |  推荐名家  |  文物古迹  |  诗词歌赋
盆景奇石  |  良水之源  |  名家网展  |  艺术评论  |  名家专访  |  画廊藏馆  |  书画鉴赏  |  关于我们  |  海西文化
诚徵灵化
焦点收藏 | 专题报道 | 藏珍鉴宝 | 企业文化 | 弘农杨氏 | 圣王文化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物古迹 > 正文
祠堂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0-03-05 11:46:37 阅读:100645次 来源:收藏艺术报网 双击自动滚屏

祠堂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摘要
  平和“杨氏宗祠追来堂”,自其始迁祖【系程门立雪龟山公杨时第四子杨适(六世)的后裔杨世熙(十九世念三公)】明代洪武年间(1390年)由宁化迁来,至今已630之史,称得上是明清时期平和地方宗族发展史况的一个缩影见证。并成为王阳明府制建置平和县,实践“知行合一”心学理念的文化产物。追来堂的传统文化系统(如每年的与春秋大家族福会等活动)。杨氏的繁荣与两岸杨氏同胞提供寻根问祖之便捷通道,有力促进漳台民间两岸宗亲的文化交流。为“五缘”文化对接提供素材,搭建联谊的桥梁。
  漳台两岸一条根,饮水思源血脉深。赤子情怀穿海峡,民族认同报祖恩。
  “杨氏宗祠追来堂”的文化是历史见证。不仅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流之长,而且充分显示了闽学鼻祖、理学家龟山公杨时“程门立雪”尊师重道之精神,并将弘农杨氏清白传家的:“四知家声远,立雪涵养深;文武融一体,忠贞启后人。”的传统美德与优秀家风和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传承与弘扬。
 
  祠堂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省级历史文物追来堂  
  

  祠堂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古雅、气势宏大、色彩神秘的祠堂建筑,是中华民族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一种重要表征。在独特的祠堂建筑文化形式上,集中地体现了是中国古代的宗教观念、宗族制度、伦理道德,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方面的许多特点与个性。  
  
祠堂在中国历史悠久,尤在闽南地区各大村落中更是十分普及。
  古时,每一个村庄都聚居繁衍着一个姓氏或相连相关的家族,他们多供奉一个祖先,拜祭一个祠堂。祠堂作为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体现了中国浓重的家族观念与民族色彩。
  祠堂文化,凸显宗祠、祠堂、家训、谱牒文化的独特人文价值,故而,我们必须把祠堂文化放到华夏文化的大背景中来研究,在恢复、保护、建设历史遗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宗祠、祠堂、谱牒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造诣。
  
祠堂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的祠堂后面都建有墓室,祠堂与墓室前后相连;到了南宋以后,家庙也逐渐被称为祠堂,祠堂与墓室渐渐分开。
  
许多祠堂还附设学堂,为族中子弟传道授业解惑。
  闽粤边界的“杨氏宗祠追来堂”福建省级保护文物单位。不仅仅镌刻着一个杨氏家族的历史,更铭记着龟山公杨时后裔一个村庄的发展历史。其“祠堂和村庄的历史一样悠久,见证着明朝正德戊寅(1518)年,理学家王阳明府制建置平和县的发展历史与两岸传统 “五缘文化”对接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省级历史文物追来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杨氏宗祠追来堂”原名“福山祠”,地处闽粤边界,居两省四县十乡之地,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下边贸经济开发区的九峰杨屋坪。“追来堂”由杨时后裔杨念三子孙创建。清雍正六年1728,福山祠扩建定名为“追来堂”。清乾隆七年1742升高门楼,成三落龙岽双龙抢珠,为两落一门楼、二天井、两厢护厝、前大埕、半圆形水池,后花台、半圆形围厝。护厝左右各有2个四角形小埕。太平天国后期,前厅、主堂毁于火,唯门楼幸存。清光绪六年1880,杨氏先祖按原貌重建前厅、主堂。此后,追来堂又多次维修。现存建筑样式,保持着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计1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58平方米,其结构:二落二井,门楼高耸。苍劲雄浑的书法“杨氏宗祠”石雕悬挂于大门正中,其上有一组景德镇浮雕五彩“十仙庆寿”人物瓷板,左右各有一幅“双凤朝阳”花鸟瓷板,上有“鲤鱼跃龙门”,两边石窗顶各有一幅“荷莲花”,半腰有12位仙翁,门前置放清代浮雕人物花鸟石鼓一对,前有大埕,旗杆林立,埕脚半圆形水塘一口,正厅、二厅木架屋顶雕龙刻凤,并画有山水、花鸟、人物金笔画,工艺精美,金碧生辉。两侧各有横屋数十间,后有石砌花台,悬于半圆形矮屋环抱之中心,四周植有梨树、松木、花草等,景致迷人。“追来堂”地理: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三市亩,行龙似水木体结穴,似木星开脚,美女献花之地,美曰:醉翁抱美女。每到傍晚,夕阳拱照,门楼映入池中,情景交融,美丽动人,系平和旧县九峰八景之一“美人照镜——西岭暮霞”,真乃:彩霞笼罩梨花香,美人照镜追来堂;古朴娇雅夕阳下,落水鹅头共超朗。杨成武上将生前题书的“弘农杨氏”与清代翰墨“追来堂”和杨开金方家题书的书法对联,相映成趣、互照生辉;其整体建筑与“五显大帝(二郎神杨戬)庙”和“观音堂”配套,情景交融,是闽粤边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追来堂”是”杨屋坪”浓厚的宗法教化和传统观念的代表性建筑。也是闽台海峡两岸,广东、广西等杨氏宗亲寻根问祖的发源地。其原始碑文,楹联文化:念祖兴宗万里腾龍呈毓秀,三阳开泰千程翔凤展宏圖。追祖寻根承伟业鳣堂集庆,来孙念本展雄风雀舘呈祥。(以追来堂始祖念三公名字和堂号及杨氏两大典故嵌入对联,腾龙为杨家将,翔凤乃杨门女将,阴阳合一。)等精彩之楹联,则是中国祠堂文化中的两种重要文化载体。祠堂中的碑文与楹联以文字作为表现手段,赞颂理学家龟山公杨时“程门立雪”尊师求学、重道,诚心向上之精神与“四知公杨震”廉正之家风和儒家礼教的理想境界和行为规范。门楼上的浮刻石雕“杨氏宗祠”与中堂上的金匾木刻“追来堂”翰墨生辉,相映成趣。祠堂内外、花园、池塘、护院,花木等杨公地理与“诚徵理念”的精妙设计,堪称一绝。
  “追来堂”在九峰古城的作用是不可替代性的,历代作为商讨和教育与婚丧喜庆族人聚会的“公共场所”。每年一度的春秋大祭祠祭,不仅是凝聚族人与海内外杨氏宗亲的文化盛会,而且是与外姓互动,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因为,传统的中国乡村,家庭之外的集体空间主要包括祭拜的宗祠和交易的集市等,这种交流也既是一种共同生活的维系。族人在与先人互动之中,保持着自己的敬畏和乡村的“大义”。不同家庭、宗族分支的不睦、矛盾乃至仇恨,有了一个缓冲和化解的场所,很多时候,这也并非外人所想象的那种“表演”,而是一种可替代法律诉讼的实质仲裁。其存在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传统中国人对于宗祠的感情,朴素、淳厚,无可扼制,无法割裂。寻根认祖,两岸文化交流,血融于水,乃最好之诠释!
   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其精神特质,就是尚德、务实、和谐、奋进。这种精神特质特别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上。以谦和、进取相统一的民族精神,数千年来从未中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形成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特征。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这种人文精神。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人文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祠堂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见证。
   然而,祠堂文化与祭祖礼制经衍化,既承继传统宗法制度,又因时因地呈现出一定的时代面貌。祠堂是祖先灵魂依附的场所和宗族精神生活的公共空间,也是宗族祠祭的现实基础和前提,“祖宗之神依于主,主则依于祠堂”。祠堂成为宗族象征物,是为达到“慎终追远,敬宗收族”和“报本之孝,睦族之仁”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宗族祠堂建设及其发展历程,又凝结着一个宗族的发展和兴衰史。
   祠堂是宗族祠祭开展的重要场所,是进行祠堂祭祖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一族祖先灵魂的依附场所,是族人集体生活和活动的中心,具有凝聚和统合族人的重要作用。建祠缘起于祭祖,故祠堂建设的动机直接决定于家族报本追远的祭祖观念。“祖宗以显承之谟烈,佑启我后人。而子孙以继述之志事,时修其祖庙,故追远报本,孝莫大于尊亲祠庙者也。”
   宗祠与家族和地方社会共兴衰,宗族建祠绝非一蹴而就,往往历经数代,其间祠堂或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而荒废,又不断进行重修、重建。对于这一重要宗族事项,普通族人、绅衿阶层、富庶族人等不同身份的家族成员在其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宗族祭祖以宗族全体、各房支派、宗族的个体家庭为单位,以具有共同祖先和同一血缘世系的宗族成员为祭祀主体,在传统祭祖礼制和宗法伦理的指导下,对宗族祖先进行祭奠和奉祀。按祭祀的主体、规模和场所的不同,可将宗族祭祖分为祠祭、家祭、墓祭和杂祭四种形式。这四者以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祭祖方式,组成了家族内部严密而又交错的祭祖网络。祠祭这种祭祖形式不同于家族墓祭、家祭等其他形式的祭祖,因其于家族祠堂内举行,且参与群体广泛,最具程式化,因而成为宗族最为盛大且最能体现宗法礼制思想、融《家礼与祠祭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祭祖形式。
   明清时期乃闽南地区移民台湾与海外等地的起步和发展期,大批漳籍人士外迁定居,并通过族谱、祠祭等形式保留着对原乡地的记忆与认同感。一直以来,祠祭在联系当前两岸及东南亚漳籍人士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回乡祭祖热”、“寻根热”背景下,形式活泼的祠祭活动颇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取传统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明清时期祭祖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为当下所用,通过祠堂文化与祠祭活动提升闽台和海外人士的祖先认同感,促进台湾、海外漳籍子孙与原乡的合作和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每年一度的祠祭活动,其祭祀祖先是祖先崇拜的具体心理表征实践,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历史上闽南籍人士渡台开枝散叶过程中,建祠祭开台祖和原乡地先祖,是两岸同宗同源的重要见证,成为加强当下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有利途径。
   
综上所述,祠堂不仅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而且是灵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家族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使后人保持着与祖先心灵的沟通。
  杨氏宗祠追来堂”的文化是历史见证。不仅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流之长,而且充分显示了闽学鼻祖、理学家龟山公杨时“程门立雪”之精神与家风,并将弘农杨氏清白传家的:“四知家声远,立雪涵养深;文武融一体,忠贞启后人。”的传统美德与优秀家风和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传承与弘扬。 
   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读懂了祠堂,也就读懂了宗族文化的真谛。
   博古通今,中西合璧,将现代人文科学的谱系学方法应用到祠堂文化研究中去,我们就可以在族谱考证修撰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祠堂文化研究。我们有望创建一门以百家姓祠堂、家族谱系学的新学科,结束中国有丰富众多的描述性族谱,而没有一门理论性的家族谱系学学科指导的历史;通过这些深层次的研究,我们更有望把祠堂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故将西方二堂与中方三堂文化之差别,撰诗一首与大家共勉:
   
西方学堂学智慧,教育为本成大事;教堂里面求信仰,两堂灵魂得共识。
   中方庙堂求保佑,学堂论语学历史;祠堂供奉祖宗牌,血脉传承荣誉立。
   天地双亲君师跪,中堂天地君亲师;以德兴国报祖恩,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收藏艺术报主编杨子艺 庚子初春撰於弘艺堂 (此稿为庚子年海峡百姓论坛之论文)。
 
中国诗人、著名辞赋家、书画家,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辞赋研究院院长颜其麟教授至本部指导工作!
中国诗人、著名辞赋家、书画家,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辞赋研究院院长颜其麟教授至本部指导工作!
弘农“杨氏追来堂”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弘农“杨氏追来堂”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本文共分 1 页    
上一篇: 月港在“一带一路”历史上的贡献及影响
下一篇: 诚徵端午之习俗
相关新闻
·程门立雪一一道南堂 [ 2024-09-14 ]
·诚徵文化释黄鹤楼 [ 2023-08-02 ]
·开漳圣王信俗被评为第九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3-02-13 ]
·漳州古镇慈济宫‘历史传说 (丰山旧事) [ 2022-04-09 ]
·平和之美 [ 2022-02-24 ]
·记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湖宗祠 [ 2021-05-17 ]
·平和古邑九峰故事 [ 2021-05-14 ]
·观音山上观山水 钓鱼岛中钓岛夷 [ 2020-12-20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文物古迹
暂无内容
阅读排行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暨...
·首届“连和中华——海峡两岸连氏宗亲...
·亟待保护的明代进士杨表古墓
·杨子艺与陈美祥向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书画展—...
·紫气东来闽山闽水描秀色 金鸡喜报华侨...
·一带一路中国梦中国之道文明古国文化...
最近加盟名家 更多>>
点击查看详细
陈奇
点击查看详细
张际才
点击查看详细
大土三阳
点击查看详细
施鹤平
点击查看详细
仇官有
点击查看详细
杨和岳
新作展示 更多>>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徐三庚寿山芙蓉石印章“雪腾”

黄龙玉仙翁

和田玉貔貅

寿山石财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站介绍 | 艺术顾问 | 在线交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12-2020 版权所有@ 漳州市芗城区聚艺轩书画店 Allcopyright (C)《收藏艺术报》 手机:13960023288 电话:0592-5607266
主管:收藏艺术报 总编辑:杨子艺 地址:厦门市芙蓉苑嘉园路191--101焦点收藏 闽ICP备18004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