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 州 杨 姓
第一章 源 流
第一节 溯 源
一、是源自姬姓。西周初,周成王封其三弟叔虞在唐(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史称唐叔虞。周康王封唐叔虞次子杼为杨侯(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始以杨为氏。杨姓分为三支:
第1支杨姓。杨侯传至第六世杨康,随周宣王北征,阵亡无后。周宣王命第五子涧,即尚父,以承其祧,直到周幽王时,尚父才被封杨侯。犬戎虏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阳,是为东周。至周桓王时,杨国被晋武公所灭。
第2支杨姓。唐叔虞之长子燮文由唐侯改封为晋侯,传至第十一世晋昭侯时封其叔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史称曲沃桓公。至周釐王时,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史称晋武公。晋武公灭杨国,以杨国古地赐予其少子伯侨,伯侨之曾孙羊舌胖食采于杨邑,其后裔以邑名为杨氏。
第3支杨姓。周景王之后封于杨,古杨邑为周朝一小邑(今河南宜阳县西)。其后裔也以杨为氏。
三支杨姓均出自周武王之后,惟有晋武公之子伯侨的后裔显赫于后世,这支杨姓成为当代杨姓群体的骨干中坚。经历晋定公十五年“六卿之难”,杨姓背井离乡,渡越黄河,进入陕西华阴华山二百多年,直到战国魏襄王时代,族人杨章出山为官。其后裔守修武(今河南获嘉县),封临晋(今陕西大荔县),族人很快在关中、河南地区蔓延开来。东汉太尉杨震,就出自弘农华阴,其后裔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后世凡言杨氏,皆日弘农郡。
二、是源自少数民族。进入晋朝后,姬姓杨氏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西北氏族在今甘肃亚和县南建立了杨姓仇池国,北魏时被灭。入唐以后,氏族杨氏全部同化成为汉族。目前,漳州市有畲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等l5个少数民族使用杨姓。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杨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杨姓在西汉时已进入四川,东汉时已达浙江。隋唐是杨姓发展的鼎盛时期,杨震的后裔杨坚建立了隋朝,杨姓成了最尊贵的“国姓”,除扩散到河北、山东之外,最重要是向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唐宋时代,杨姓已进入湖北、湖南、两广地区以及安徽、江苏、江两、福建等地区。明朝永乐年间杨姓始入台湾地区。宋、元、明期间,杨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浙苏鲁、赣『竭、晋陕、川湘四大杨姓人口聚集地区。
杨姓郡望有:弘农、关西,堂号有“四知”、“栖厦”等。
第二节 入闽
历史上,中原人向南方的三次迁徙,都有杨姓入闽,属弘农杨震后裔。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入闽的杨姓主要迁徙于今南平、福州一带。第二次是在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随行的58姓中有杨永、杨珍等府兵校尉。但是族谱记载是杨统及杨细秀。杨统为玉钤卫昭信校尉,辅佐陈元光创建漳州。
第三次是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杨姓也随行。
杨姓入闽主要派系有:杨统派、杨安隐派、杨承休派、杨亮节派、杨维邦派、杨选派、龙湖派。
杨统派
杨统在唐总章二年(669年),随陈政入闽,官封玉钤卫昭信校尉,辅佐陈元光创建漳州。
杨安隐派
杨安隐,号乾庵,光州固始人,系东汉杨震的后裔。唐景福元年(892年),为避北方兵乱,举家迁居入闽,初居建宁、福州。王审知称闽王后,择仙游隐居。安稳卒后,杨家后裔迁泉州,为泉州杨姓之祖。
杨承休派
杨承休,名继,在唐昭宗年间任刑部员外郎,擢户部科都给事谏议大夫,妣周氏,生一子,名岩,祖籍四川夔州。唐朝徙居江州湖口,次徙河南光州固始县,唐末奉使吴越。在朱温篡唐时,避乱入闽。唐天佑四年(907年),被闽_王审知纳入泉州“招贤院”,参与讲学,后定居浙江钱塘县。后裔分布于浙江,广东,福建。儒学开闽鼻祖杨时是其后裔,是弘农杨姓入闽始祖之一。
杨亮节派
杨亮节,宋末杨太后之弟,随宋端宗赵昰入闽,后裔定居漳浦佛昙,为佛昙、金门杨姓之祖。
杨维邦派
杨维邦,山东泅水人,随宋端宗赵星入闽卒葬漳浦。后裔定居漳浦山东岭,为山东岭杨姓之祖。
杨选派
杨选,宋杨文广第八世孙,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授福建兴化府知事,子孙传裔福建。
杨胜派
杨胜,广东潮州府海阳县龙湖村人,清初投军入闽,居云霄。
肇漳
杨姓肇漳有多支派系。
一是杨统派系。唐总章二年(669年),随陈政父子从河南固始入闽“平乱”,创建漳州。据谱牒记载,杨细秀也随行并形成派系。
二是杨亮节派系。宋末杨太后之弟。入闽后后裔定居漳浦佛昙。
三是杨维邦派系。南宋大臣,山东泗水人,其后裔杨敝迁居漳浦杜浔鸡母岫山下。
四是杨流来派系。儒学开闽鼻祖杨时后裔杨流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杨家坊,迁徙到南靖(含平和、云霄的部分乡)定居繁衍。明洪武年问其子杨世熙出任清宁里里班户。叔侄定居平和杨厝坪,谥念三,生四子:长子一生,原地承继,侄寿卿,谥简毅,移居下坪;次子大文,移居广东饶平乌石地方;四子大章,移居诏安秀篆乾头岭杨厝楼。大章之曾孙长房秋长、三房秋晚,定居诏安县城。次房秋次,居云霄杨姓下河下涧水尾。
五是杨胜派系。明朝中期,杨姓有一支族聚居在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安县)长东乡龙湖社。其开基始祖杨质直,妻陈氏,生一子务实(二世);务实,妻张氏,生一子秋崖(三世);秋崖,妻陈氏,生一予考减(四世);考诚,妻刘氏,生一子铨(五世);杨铨,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妻陈氏,生二f:长子延宾(六世),生一子(七世孙)萌椿,出祖平和县杨厝寨分派;次子(六世孙)杨胜,因海寇乱籍,带龙湖社杨姓族人及家人,分派迁徙粤闽交界处大埔、永定避乱。杨胜“乃毁家资从军伍,以王总戎领大师,征剿寇盗以靖地方”。至清朝定鼎后,“招授予总等职,清初,杨胜因屡著功积,晋爵都司(正四品),加功左都督衔,驻闽云霄镇抚一方”。族人随之在云霄镇城内北门定居繁衍。
六是杨天爵派系。杨天爵于明洪武年问,从泉州古树下移居漳州市旧桥头牛坪烧灰巷,再移平和高礤定居。平和山格、小溪杨姓是其后裔。
七是弘农杨时派系,宋代,杨时后裔杨松月肇漳,为丌霞漳始祖(其第八代孙杨表,漳州府誌载:正德甲戌科进士,讳表、字汝中、龙溪人。)传至杨大成,子孙丌派南诏、美山。还有弘农杨选派系。宋末,杨选三子{杨光为、杨光复、杨国光随文天祥抗元,杨光为败退台湾,杨光复守泉州,杨国光守漳州,潜居漳州钱塘巷八角井脚,为开漳赤岭祖(今下店尾),子孙开派诏安樟朗(由漳州市政协编撰的《漳州姓氏》第1459页记载。) 杨表,漳州府誌载:正德甲戌科进士,讳表、字汝中、龙溪人。初入户部主事,督凤阳仓竣,军民赴京保留者数百人。升本部员外郎中,督赋湖广,擢知长沙府,改知雷州府。兴学校、表节义。尝作文以祭城隍,猛象为之出境。升两浙盐运使,修水利,浙人称之曰:三十年来,鹾司廉官唯杨公一人而已。升广西参政,以忧归,足不履城邑。有言及营利者,辄斥之,以廉介终其身。(系杨时龟山公第九代裔孙松月公(居泉之路下入漳始祖)第八代孙,明龙溪赤岭洋滨村人。)后裔遍布漳台:漳州碧湖,东山美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英国,台湾,金门,广东,广西等地。 其祖墓与龟山公祠赤岭洋滨社,历代杨氏后裔均有祭拜,如进士杨观吉与抗日将领杨逢年曾组织杨氏后裔举行祭拜活动。九十年代与二十年代中杨氏后裔均有向文物部门申请办理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杨氏对外交流委员会》曾多次组织漳台杨氏后裔举行祭拜活动。
传衍
漳浦县
杨亮节支系(佛昙杨姓)
佛昙杨姓开基祖杨亮节,是宋度宗的淑妃杨氏之弟。据《宋史》载,度宗三十多岁早逝,遗r皇子三人皆年幼,长子赵星,杨淑妃所生;次子赵显,全皇后所生;三子赵昺,俞修容所生。全皇后所生赵显继承皇位,以次年为德祜元年(1275年),元兵已迫近京师临安府(杭州),右丞相文天祥前往元营交涉,临行,奏准谢太皇太后封赵昰为益王,出镇福州;封赵呙为广王,出镇泉州,经营后方,为退守福建作准备。二皇子未及启行,元兵陷京师,恭帝赵显被挟北去。赵昰由母杨淑妃及舅杨亮节护从,赵呙由其母俞修容及舅俞如圭等护从,逃出临安,匿避山中七日,得都统张全率数l-骑来卫,护送温州。宗正少卿陆秀夫、左丞相陈宜中、都统张世杰等来会,奉赵星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拥至福州。五月,拥立赵星为帝,改元景炎,尊杨淑妃为太后,垂帘秉政。右丞相文天祥自元营逃出来会,出镇南剑州,率兵入汀州。十一月,元兵陷福州,宋小朝廷航海南下泉州港。泉州长官蒲寿庚降元,宋小朝廷匆促离开泉州港,航海南下。亮节正携三子上岸办事,未及同行,只得带三子南下漳州一带追寻。至漳浦佛昙,听说小朝廷已航海入粤,只得将旅途患病的第三子杨盛寄养在佛昙,自己带长次二子往鹭岛(今厦门),欲觅船往广东。觅船未得,听说小朝廷己败亡,杨亮节只得带带次二子往浯州(今金门),隐居官澳,耕山渔海为生。长次二子传裔金门。第三子杨盛,为佛昙杨姓始祖,谥世隆。
世隆生四子,长子大成,次子大振,三子大秀,四子大韶,后裔分为四房。不仅传裔漳浦境内,且分衍平和、南靖、厦门、漳平、永福、福州、泉州、同安、南安、晋江、惠安、永泰,广东海丰、潮州、海康,海南岛,南京六合县,河南光山县,浙江苍南县、玉环县,广西桂平县,香港,台湾,以及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
杨维邦支系(山东岭杨姓)
始祖杨维邦,原籍山东泗水。南宋理宗时任高官,受奸相贾似道排挤失权。后随赵昱小朝廷南逃,忧愤国事,死于船中。其子杨敞、杨考将其尸体火化,骨灰用罗衣包裹,至古雷湾停靠时,杨敞、杨考背父亲骨灰上岸寻觅葬地,至杜浔鸡母岫山,始见树木葱郁,便将其父骨灰莽在鸡母岫山,回头再找小朝廷的船队,而小朝廷船队在元朝水师追击下,已启航继续南下。杨敞、杨考只得栖身于鸡母岫山下。后杨考往广西梧州,杨敝在鸡母岫山下传下后裔,他们原是山东人,遂命名该地为小山东,鸡母岫山也就叫做山东岭。杨维邦之墓至今尚存,墓碑为明天启元年(1621年),其九世孙杨文所补立,标“丞相始祖杨公墓”,杨维邦死后,端宗赵星追赠其“丞相”),后裔传六鳌东门转传绥安镇后港。
新中国成立后,也有杨姓从外地迁入。
长泰县
杨仕休支系(陶塘洋杨姓,俗称上杨)
据谱牒记载:杨统传至十五世,有兄弟三人:杨仕蒙往广东白侯创业蕃衍;杨仕正旅居台湾发展;杨仕休开基陶塘洋(今陈巷镇雪美村),为始祖。仕休于宋太祖赵匡胤时登进士,官拜殿中丞,生三子:长令闻、次令绪、三令望。杨令闻于宋淳化三年(992年)登进士,任防御使,奉旨往甘肃等设防布卡,居四川。天圣元年(1023年)离开四川潞州黎城县,同漳州,后迁长泰陶塘洋。后裔传衍于长泰县西厝、高濑、花坂洋等地,分衍华安县丰山镇岭兜尾、南靖县靖城镇东坂社、芗城区天宝镇后巷村蔡坑等社。
杨令绪之孙杨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任广东省泷水知县,其后裔迁居漳浦县浮南桥(今漳浦佛昙)。
杨令望后裔传衍于长泰世美、下宅、石壁施、莲塘、欧码、圳古美、石室、象形等。
杨仕休支系四世杨耸汉,迁居华安县丰山镇碧溪村;杨钧德,迁居华安县丰山西山、丹山;杨斌甫,迁居华安县丰山银塘;杨巡使,迁居龙海角美镇杨厝。
明末清初,杨姓族人相继迁居台湾或南洋谋生,有的已成为当地望族。明永乐年问(1405-1424年),杨廷济迁居台湾,是旧族谱中文字记载较早迁台的长泰人。清时,还有的迁广东惠州、海南佳则等地。现陶塘后裔分衍于邻县有:华安县丰山镇湖坪、后壁沟、内角、丰岩、碧溪、西山、岭兜尾、华丰罗溪等社,南靖县靖城镇阡丘、东坂等社,芗城区天宝后巷、蔡坑、金峰、后园、官园等社,龙文区朝阳镇扶摇、朝阳、山头顶等社,步文镇碧湖、山头顶等社,龙海市角美镇杨厝、石门等社,榜山镇东山等社,白水镇金鳌等社,颜厝镇洪坂、宅前、和里、后巷、塔尾、丹州、前埔、张厝、西园凤塘、象坑、程溪、乌焦、上樟等社,以及厦门市莲花镇白交祠等社。杨姓至今已传衍36世。
杨海支系(县城后庵、坂前杨姓,俗称下杨)
据《杨氏族谱》记载:“肇基始祖考讳海,原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民国《长泰县新志》记载:“下杨始祖海,唐文德元年(888年)迁来。”杨海定居后庵,从十四世开始,后裔分衍县城四隅。杨真卿于元末开基武安镇金里村坂前;后庵杨姓第十四世杨钧、杨锵、杨铢、杨鐄后裔开基鹤亭村南坂,十四世杨镒后裔迁山坪,杨钧后裔迁高层。现后庵杨姓主要传衍于坂前、南坂、山坪、莲池、上楼、小陂、塘仔内、张坑、郭林前、东厝、兴家山、福全、董厝、大银塘、枋树行、丹岩、黄西坑、正达、高层等20多个村社。传衍龙文区的郭坑镇扶摇村,分衍龙海市的金鳌和莲浦等社,南靖县的阡邱等。一部分后裔迁居传衍南安县十八都云头、二十四都浃水头、溪美、李西等地,漳州城的苍园,以及广东的陆丰县等处。清康熙年间,杨敦素后裔迁居台湾彰化溪湖、南洋。
东山县
杨兴邦支系(铜陵杨姓)
铜陵七间厝杨姓入铜始祖杨兴邦,原籍兴化府(今莆田)人,出身寒儒,父母早故,明末御封戍边参将,率兵入戍铜山,后定居于铜山,草创几橼平房安置家小,将三代祖茔迁葬铜山。先在古雷乡(原铜山属地,后划归漳浦)垵仔村兴建一座妈祖庙,同时择地鹰仔山安葬上祖。又将一婢女择偶该村,以照顾祖茔。二、三代祖茔移葬铜山古城东门外。始祖杨兴邦先在铜陵后街尾草创两所平房,继于“七间厝”购置两栋房屋,此两栋房屋原为兵士习武及教练民勇之所,俗称“拳头馆”,以传衍后裔。铜陵七间厝杨姓入铜始祖杨兴邦戍铜著有勋绩,死后荣授威武将军。
杨油滓支系(美山杨姓)
元至顺三年(1332年,另一说为明永乐年间),杨松涧五世孙杨油滓,名大成,从龙溪赤岭迁诏安县五都坑尾(今东山县康美社)开基,“康美杨”繁衍发展,后改村名为美山。明崇祯年间,八世祖杨观吉支脉播迁诏安县城杨厝内与西张传衍。清初,有后裔移徙广东海陆丰开居。咸丰年间及民国初年,有人移居新加坡。清代,杨姓三房十三世,一批杨氏后裔赴澎湖经商,开“顺美”号商行,至14世从澎湖返同祖家美山兴建“大厝内”。抗战胜利后,十八世杨成龙、十九世杨添国被派往台湾任职,并在台湾成家立业,传衍子孙。1949年杨姓仍有20余人徙台。
铜陵牛车场的杨姓(铜亭社区),原祖居地福建将乐。清末由美山迁至铜陵,今牛车场杨氏已传至第五世。
陈城镇山口村杨姓,由康美镇美山村迁入。澳角大帽山杨、蔡混居,源流不详。
华安县
杨统入漳肇基后,其第五世孙杨博迁居华安岭兜尾社开基。
仕休支系(丰山镇碧溪杨姓)
唐总章二年(669年),杨统随陈政入闽平乱。仪凤年问,在征战中阵亡,朝廷为褒奖为国捐躯将官,敕封杨统为靖节将军,其子孙受荫世袭官职,择居霞城(今漳州芝山东北隅)。十五世孙杨仕休之子令闻,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从四川任上回漳,肇基长泰陶塘洋。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后裔居丰山镇碧溪村,尊仕休为开基祖。
一世:仕休。二世令闻、令绪、令望。三世光壁(令闻之子),生三子:耸汉、均德、斌甫。四世耸汉,生二子:荫、汝南;均德生子烈庵;斌甫生二子:景玉、觉海。五世荫,迁居碧溪村开基,汝南外出为官。汝南,字彦侯,号快然居士,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曾任古田县尹;烈庵迁居丰山镇玉兰丹山开基;觉海迁居龙文区扶摇村开基传衍。六世资政在碧溪村传衍。七世茂积、茂实。八世子俊。九世敏康。十世栋,迁居龙海角尾杨厝村开基传衍。十一世真能,迁居长泰世美村开基。十二世围栋、图瑶、国璋、国铭、国秀。国栋生子德馨、德茂、德成。德馨迁居龙文区朝阳村开基发展。十二世国璋生子通文,通文迁居漳州郊区金峰村开基。碧溪村十三世彦明、彦璋(国瑶之子)、进成(国铭之子)。十四世治琅。十五世世绍(泰生之子)迁居台湾开基发展。
景玉支脉(丰山社杨姓)
五世景玉,迁居丰山社,即今后壁沟、湖坪、内角村,为丰山社杨姓开基始祖。其后裔在华安丰山镇丰山社及芗城区浦林村、大路美村、新社村、龙坑内村、祈使村,新圩镇高明岩等九龙江北溪下游诸地开基传衍发展。其中三世秉怡分居附凤社四、五、人世不详。七世介华分居东山井社。八世不详。九世纯俭。十世漳俭、绍荣、丕漠、怀冲迁居浦林社(芗城区),十一世锡茅、锡晋、履祥、福全、敦朴,十二世秉斋、秉茬,十三世涛芳、宣穆、侃值、维贞、启聪,十四世严慎、时章、文赡、明启、慈德、高功、玉书、德忠,十五世恭泰、宏任、善明、实维、丽泽、传芳,十六世博厚、正明、明德、金声、千祥、成春、宠量、光中、清时、烈水、阔厚、靖恭,十七世渊泉、敬月、高明、有彰迁居新社(芗城区)、惠昭、务本迁居祈保村(芗城区)。景玉支脉现已传至第三十世。
龙海市
主要来自北溪杨和佛昙杨,少数自南安、海沧、南靖、平和迁入。
杨天浩支脉(白水金鳌杨姓)
宋景炎二年(1277年),银塘(时属龙溪县二十五都,今属华安县)杨氏始祖五郎的十一世裔孙杨天浩,名存达,字志完,到龙溪县鳌山(今为龙海市白水镇金鳌村)肇基,为金鳌杨氏始祖。后裔传衍金鳌、和尚埔、林井厝、岭脚、过溪、三板桥、碗内七社,分衍隆教径内岭兜、泉州、南安宝塔山、福州五虎山、台湾和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
杨伯鼋支脉(颜厝莲浦四社杨姓)
颜厝莲浦四社杨(即今宅前村的和里、张厝、前埔、后巷),先祖系弘农杨姓,居漳城桥门亭。后其裔迁溪北塘(现银塘),再分支扶摇(今属龙文区郭坑镇),扶摇三世于一郎长子杨伯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徙居莲浦,为莲浦杨姓开基祖。誉衍宅前四社杨,分衍七房,其中洪阪、象宛、宅前、西社、塔尾、西张、丹洲诗墩、翠林东山(一说东山社是杨伯鼋开基)、九湖洋坪、厦门禾山、台湾和今印尼、新、马等地。
颜厝社开基祖松月、松德,明代从漳浦赤岭迁入颜厝开基。后裔有人迁台湾鲫仔潭。
杨巡使支脉(碧湖杨姓)
碧湖(今属角美镇杨厝社)杨姓,杨仕休支系。其祖先为唐入闽开漳将领杨统。南宋末,杨仕休第四世杨巡使由碧溪移居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保碧湖社,为白石保碧湖社杨姓始祖。传衍杨厝、田楼社,分衍新洋、草洪。清道光间(1821-1850年),裔孙杨东山入垦台北,衍蕃成族。清末民初众多族人往菲律宾谋生,后分居南洋各埠,碧湖是著名侨乡。
杨应惠支脉(湖西杨姓)
隆教乡白塘村湖西(在白塘湖之两,因名)杨姓,杨亮节支系,源自漳浦佛昙杨。佛昙杨始祖杨世隆。世隆生子四(二世):大成、大振、大秀、大韶。大韶生子(三世)伯育。伯育生子(四世)应惠。伯育早逝,应惠随母苏氏迁居二十三都湖西社,时属漳浦县,今属龙海市隆教乡白塘村。杨应惠为湖西杨氏开基祖,生子二(五世):元盛、尾养。繁衍湖两、白塘、墩仔圩、大林社,分衍流会、新村、黄坑山兜、东坑的曾厝、东泗的清泉、海澄的英地,漳浦县的前亭、后亭、江口、后蔡、井尾、桥仔头、崎沙、白竹湖、洋尾,南靖县的后山、南津,平和县的高蕉,泉州黄内、南安明在、漳平永福,福州,厂东陆丰、碣石,台湾、香港和新加坡、日本。
东泗清泉杨姓有传裔莆田、仙游沙溪。
港尾考后、后头、港边下三社杨姓:开基祖文仲,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
从南安古城迁入,衍传6世。
角美石厝下岸社杨姓:开基祖杨远兴,于清末从海沧古龙社徙居下岸(古龙杨姓系南安官桥杏田杨的分支)。
角美课堂澳头社弘农杨姓:开基祖杨侨,何时从伺地迁来已失传,分衍沙洲大社。
九湖庵兜社杨姓:从南靖郑店迁入,开基祖、世系和时间失传。
程溪内云外墘社杨姓:从平和九峰迁入,开基祖、世系和时间失传。
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四知堂)杨姓:清代从南安后坑迁入,开基及世系失传。
龙文区
朝阳镇田边村杨姓:开基祖杨震升。世系等资料不祥。
朝阳村杨姓:支系来源华安县丰山碧溪村,开基祖杨德茂。约于清雍正(1726年),第十八世四房杨发迁居今台湾台南县善化镇六分瘵德祥寺。
郭坑镇扶摇村杨姓:支系来源龙溪二十四都黄塘即今华安丰山银塘村。开基祖杨赤,字天辅,宋时开基,营陶为业,第四世杨佰年开衍莲埔(和里、后巷、张厝、前埔)风宛、石码、东山等社。第五世杨宽裕开基南靖阡邱。民国期间有杨耳、杨再根、杨勇,迁居台湾省。
山头珊瑚村杨姓:支系来源华安黄塘(源四川五台山一带),开基祖等不详。
南靖县
靖城杨姓:靖城镇东坂村杨姓:开基祖杨贵华,属杨统派杨仕休支系,于明朝永乐二十年(1422年)从华安迁入。游坑村后LLI社杨姓,祖杨邦基,从漳浦县迁入。阡桥村中社,先祖杨文和,从漳州郭坑扶摇社迁入。郑店村杨姓,于南宋间由建宁迁入。大房村东洋社杨藩,于1933年从台湾迁入。
其它村落杨姓:山城镇汤坑村杨天赐,从平和县九峰三坑迁入。小山城村杨姓,先祖扬呈祥从泉州古树港迁来南靖县三卞,后再迁小山城开基。
南坑镇南坑村榕树埔杨姓,从广东大埔迁入。南塘村杨姓,从船场迁入。
船场镇船场村杨姓,先祖从漳州竹巷下迁来。
丰田镇保林村杨姓,有从南安迁入,从靖城迁入。红星村杨姓,从芗城区芝山镇铁塘社迁入。风安村杨姓,从晋江、靖城迁入。东华村杨姓,系1978年城南华侨(广西防城籍)安置。五川村杨姓,系2001年三峡移民安置。
龙山镇东爱村杨姓,先祖从广东大埔白候村迁入。
金山镇都美村杨姓,系2001年三峡移民安置。
平和县
杨耕野支脉(高磜村杨姓)
开基祖杨耕野,名天爵,明朝洪武年间由漳州桥仔头迁入山格镇高礤村。传衍高礤村、前进村、土田村、小溪镇旧楼村等。
杨世熙支脉(杨厝坪杨姓)
开基祖杨世熙,明朝洪武年间,随其叔父杨流来从宁化县石壁村杨家坊迁来南靖县。后叔侄迁入九峰杨厝坪,其长子一生定居九峰镇杨厝坪,传衍新山、福坑、汀溪、联峰、城东、城西等村;秀峰乡坪东、福塘;崎岭乡溪头、合溪村的河边社、时坡村等。还传衍到福州西湖、漳州、台湾台北市士林区等。旧族谱记载去台湾有十七主、十九主,泰国十三主及马来西亚。其侄寿卿(简毅)居下坪,传衍九峰镇下坪村、长乐乡乐北、南庭、葵坑等村及饶平县康贝洋社。还传衍至广东潮州普宁县、大埔县、台湾台中县辽东等地开基。其堂侄杨元甫同时定居于平和下寨镇大坪建设中秋洋,传衍于崎峰乡溪头村、九峰镇三坑村,堂侄小湖在芦溪小连城杨厝。
杨婉顺一禄支脉(东坑杨姓)
开基祖杨婉顺。一禄(戴姓),南宋年间,任官于漳浦县,因避元乱,从漳州天宝仙游乡墨溪场,稳居东坑。生四子皆从妻姓杨。婉顺是佛潭杨氏之女,长子三郎曾孙乐善移南胜义路埔,次子五郎移居南靖翠薇,三子七郎居东坑峨嵋,四子尾郎移居潮州。
义路埔杨姓:开基祖杨乐善,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从东坑后园携三子志荣、志德、志珍移居南胜义路埔(又名崎路埔),后传衍至龙心村、云后村,南胜村等。还传衍至台湾省台中县乌日乡、大肚乡,广东潮州阳春(杨村)的。旧族谱记载去台湾有八主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峨嵋杨姓:坂仔镇峨嵋村的杨姓,定居东坑,是杨婉顺、一禄第三子七郎后裔,传衍坂仔镇峨嵋东坑、心田、宝南、仁山、民主,东风、梨洋等村,小溪镇南寨村、1日楼村和文峰镇柴船村,九峰城东村、长乐乡乐北村等。还传衍至福州开基。
长芦林场场部杨姓从小溪镇迁入。天马林场南虾、天马作业区的杨姓从峨嵋村迁入。天马林场上峰基地杨姓从霞寨镇迁入。天马林场场部的杨姓从南胜镇迁入。三墩林场及天马林场场部部分杨姓从长乐乡迁入。五寨农场新建作业区的杨姓从崎岭乡迁入。五寨农场新塘作业区、长芦林场作业区的杨姓从九峰镇迁入。
芗城区
主要有四支:
一是唐代陈元光部将杨统后裔,传衍长泰,经华安碧溪、丰山、银塘或龙文赤岭,迁入芗城的金峰、后巷、浦林、大路尾、新社、后园、蔡坑等村。
二是杨细秀,字元杰,据传,唐初随陈政父子从河南固始入闽,为府兵校尉。
先驻守金浦,后搬迁漳州城桥门亭,肇居银塘(今华安县丰l¨镇银塘村)。生五子:长子长郎,名珍,字宗亚,余为次郎、三郎、四郎、五郎,其后裔传衍于龙海、云霄、漳浦以及莆田仙游。其四十六世孙,杨海,为长泰县后庵开基始祖。
三是宋末杨太后(赵昱生母)弟亮节的后裔。宋亡,亮节携三子逃亡至漳浦佛昙,留第三子盛居佛昙,自己带长、次二子辗转到浯洲(金门)隐居官澳。后裔自佛昙迁入芗城的上墩、院内、甘棠等村。
四是宋末,从延平(南平)将乐经西河桂林或龙溪县丹洲社(今颜厝镇),迁入芗城的诗墩、杏苑等村。
云霄县
杨一华支脉(水尾杨姓)
开基祖杨一华,原是九峰杨厝坪开基始祖杨世熙第四子杨大章的曾孙。明朝成化年间(1465 -1481年),与子思忠,携带亡妻、姐、奶的骨骸迁徙南靖县西林,后定居云霄鱼鼓溪瑞美社(今下河乡下洞村水尾社),传至第四世,生五子,留居水尾社传衍,子孙分为三大房系,其他房系后裔迁徙铜山及广东惠州、海丰、南澳、归善、潮阳等地。
杨胜支系(云陵北门杨姓)
云霄杨姓《弘农衍派家谱叙录》此支杨姓日:“乃广东潮州府海阳县长东乡龙湖社分派”,“入云霄镇城内北门,始建祖祠壹所”,“龙湖世泽是矣”。开基始祖杨胜,生六子:长萌樟、次萌桂、三萌魁、四萌槐、五萌梧、六萌柏。
长房萌樟,号东山,名章。因平台湾有功,升为左都督任四川城都游击事,诰封荣禄大夫。卒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葬于在云霄西路山前田仔苏后山顶。
次房萌桂,号烈山,任云霄营右哨千总事。生二子,氏福、次祥(三世)。传裔云霄城内北门。
三房萌魁,号英山,生三子,长乾、次坤、三坎。传裔云霄城内北门。长乾分派潮州龙湖;次坤。
四房萌槐,号钟山,生一子,华。传裔云霄城内北门。
五房萌梧,传裔潮州府海阳县长湖村。
六房萌柏,传裔惠州府城沿海村。
云陵北门杨姓支系,自一世祖杨胜,传衍至今最晚辈者为第二十三世,播居在北门、王府、宝楼、东园等社区。王府社区原于清末建有“杨氏公厅”一座,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旧城改造被拆除。
高溪杨姓:由漳浦县浮南桥(佛昙)迁入,云霄县东厦镇溪塘村高溪社。高溪社有明代始建,清乾隆年间重修的高溪庙,是“天地会”组织创始地。至于杨姓迁入高溪社具体时间不详,待考。
此外还有从广东潮州迁入云陵、火田一带和广东、广西迁入常山溪墘村,还有从国外迁入定居于常山华侨农场的:一批是1952年从马来西亚、新加坡迁入:另一批是1960-1978年从印度尼西亚、越南陆续迁入。
清末,云陵镇有杨姓,迁入定居在莆美镇阳霞村西门。新中国成立后,杨姓四川籍南下干部,定居于莆美镇阳霞村东门社与新楼自然村。
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迁入的杨姓分布在常山、双山、溪墘、半岭、九曲、大水堀、老虎山、吉仔等村社。
诏安县
杨松月支系(南诏东关杨姓)
系杨时后裔霞漳始祖杨松月派系。杨大成,年代不详,为开诏始祖。从东山美山传衍南诏东关,传衍至今22世。建宗祠“济美堂”。
杨国光支系(樟郎杨姓)
杨舒朗,系漳州赤岭祖杨国光裔孙,明宣德二年(1427年),从漳州徙居南诏“多尼山”(后改村名为樟朗),取漳州的“漳”字和杨舒朗的“朗”字合,为村名。为开诏安漳郎肇基祖,子孙后裔播迁于深桥新寨等地。建宗祠“敦本堂”。
玄钟、庙兜、西埔杨姓
玄钟村杨姓肇基祖,约于明代从漳浦佛潭镇石埕村迁徙南诏梅岭玄钟村。开派五大房,各有建宗,子孙传衍播迁广东大埔三河。庙兜村杨姓肇基祖杨大秀,约于明嘉靖、万历年间,从漳浦佛昙迁徙诏安庙兜村。西埔村肇基祖杨志保,约于明永乐年间,从漳浦佛潭浮南桥仔脚迁徙南诏西埔村。建宗祠“垂德堂”。
杨秋次支系(霞河杨姓)
华河村霞河杨肇基祖杨秋次,是平和九峰杨厝坪始祖杨世熙之第四子大章之曾孙第三房,从诏安秀篆乾头岭迁徙霞葛镇下河杨肇基开族,建宗祠“德馨堂”。
分 布
漳浦县
佛昙镇:岸头、园中央、东门兜、坂顶尾、街路尾,石埕、下赵、积美、人家、山坪、园中央、后仓、新庵、后园、后窑、梧岭、上车、岑石岭、石古、吟兜、埭头、下楼、石门、花园、白石、后社、岱嵩社。
马坪镇:林埭、曾厝、园中央、十二路、湖山、官埔社。
前亭镇:江口、西井、长北内、后蔡、许厝、内厝、洋尾、崎沙社。
旧镇镇:林美、熊林社。
霞美镇:竹寺仔。
绥安镇:油车社,后港村的中社、后坑、凹仔顶寮仔脚社。
湖两乡:楼下、千秋坛、过龙、刺埔、曹厝社。
六鳌镇:东洋社,东门社。
杜浔镇:山东社。
长泰县
杨仕休支系(俗称上杨)分布
武安镇:欧山村欧马、圳古美社。
陈巷镇:雪美村雪美大社、西厝、莲塘、石室村石室、花坂洋社。
岩溪镇:高濑村(改杨姓为吴杨复姓)、上蔡村后墘社。
杨海支系(俗称下杨)分布
县城:福信、北门、南门、后庵、后洋等社。
武安镇:欧山村欧马、圳古美、金里村坂前、郭林前、官山村张坑、鹤亭村山坪、南坂、莲池等社。
陈巷镇:上花村上楼社。
坂里乡:正达、高层、丹岩、黄西坑等社。
马洋溪旅游区:小陂社。
古农农场的共明作业区大银塘、共同作业区福全、黎明作业区枋树行、石古作业区塘仔内、东厝作业区东厝、农科站兴加山。
东山县
康美镇:美山村。
铜陵镇:散居公园街、项街、下田街、码头街、桥雅街、演武街、苏峰街、文峰街、铜兴村、铜亭街、桂花街、大沃街。
西埔镇:散居龙舞、白石社区,中兴街。
陈城镇:山只村、大帽山村。
华安县
丰山镇:碧溪、后壁沟、内角、湖坪村。
新圩镇:高明岩、附凤、东山井社。
华丰镇:罗溪村。
龙海市
杨天浩支脉分布
白水镇:金鳌、和尚埔、林井厝、岭脚、过溪、三板桥、碗内社。
隆教乡:岭兜社。
杨伯鼋支脉分布
颜厝镇:和里、前埔、张厝、后巷、西社、丹洲、洪坂社、塔尾、西张社。
榜山镇:东山社。
九湖镇:洋坪社。
杨巡使支脉分布
角美镇:杨厝、田楼社。
紫泥镇:草洪社。
杨应惠支脉分布
隆教乡:湖西、白塘、墩仔圩、大林、流会、新村、黄坑山兜社。
港尾镇:东坑曾厝社。
东泗乡:清泉南山、东山社。
海澄镇:英埭社。
其他支系杨姓分布
颜厝镇:颜厝社。
港尾镇:考后、后头、港边下社。
角美镇:半山社、下岸社、澳头、沙洲大社。
九湖镇:庵兜社、田中央溪州社。
程溪镇:外墘社。
漳州开发区:石坑社。
石码镇:渔业社。
还有散居于石码、浮宫、东园镇和双第华侨农场。
龙文区
朝阳镇:田边村。
郭坑镇:扶摇村、山头珊瑚村。
龙文开发区:朝阳村。
南靖县
船场镇:平林社。
南坑镇:榕树埔、南塘村酒远社、北坑村大厝社。
山城镇:小山城村,散居江滨居委会,瓷厂,汤坑村炭坑社。
靖城镇:大房村东洋社、大房村顶社、郑店村郑店社、阡桥村中社,东坂村,
靖城居委会,游坑村后山社。
丰田镇:保林村,新圩、车后、横山、顶州社,红星村,寮仔社,五川村岭腰社,风安、东华、丰华村。
龙山镇:龙山、东爱、涌口、涌北、宝斗、丰来、南坪村。
和溪镇:和溪村红山社。
奎洋镇:永溪村。
金山镇:都美村石壁社。
平和县
山格镇:高礤村龙兴、港上、港溪、下楼、西洋、刘平、下新楼、坎下、径头、沟仔坪、瓦窑厝、大塘顶尾间、下间社、大目园、柯仔坪、行林厝、顶溪、顶厝、后园、士田村的黄土岭、新厝、仓仔、下楼、前进村的大仑、沟顶、下楼圩社。
九峰镇:新山村的赤塘、黄厝、城西村的杨厝坪、下街仔、家场后(新城)、福坑村的卓凤楼、大尖、汀溪村的福里石、下坪村的下坪、赤草埔、石彬下、联峰村的梨树下、茅脚下、秀茅二、松柏背、项厝、础科、石必科、新学堂、三坑村的白叶塘、城东利后壁仔、塘仔尾社。
小溪镇:旧楼村的后埔、后坑、古楼村的大楼、南寨村的寨仔、风门、西格营、绍宗、南粪、洲仔圩、南蔗、卓厝、顶厝后、大潭、高校等社。
霞寨镇:建设村的中秋洋社。
芦溪镇:连城村的杨厝社。
长乐乡:葵山村的长里、联胜村河贡头、乐北村的结窠楼、南庭村的紫庭、坑下、竹子山、水井子社。
崎岭乡:溪头村的内湖、新庄、合溪村的河边、时坡村圳美社。
秀峰乡:坪东村的杨梅坑、福塘村的塘背科社。
南胜镇:义路村的义路埔、枋树脚、下楼、脚潭、三字城、赖字、云寮城、坎顶、白刘、下邦寮、山仔边、加者坑、枋仔林、新大厝、顶楼、楼仔、新楼、厝仔美、和安、棕仔坪、湖仔坪、牛路尾、下东溪、牛吃水、东加山、后堀溪、上马头、狮崎头、邦寮山、龙心村的田厝、茂德楼、上寨、花仔楼、西坑、三斜坑、云后村的乾仔、下马头、坑园、南胜村的古楼、圩后、楼仔、亭后、沟仔圩、市头、蔡厝社,居委会。
坂仔镇:峨嵋村的峨嵋山、下尾烧、东坑村的南安、福阳村、新起楼、大仁楼、溪平楼、三村、心田村的下土楼、横江头、顶洋、梨洋村的中论、仁山村掘断山、民主村坂圩、东风村和角城、宝南村新城、圩底、宝南村圳仔后社、九间透、西坑村石厝寨、仁山村寨仔脚社。
文峰镇:柴船村柴头埔社。
安厚农场:西蝉社、莲塘社。
散居长芦林场,天马林场南虾、天马社,上峰林场,三墩林场,五寨农场新建、新塘。
芗城区
芝山镇:院内、上墩、甘棠、金峰等村。
天宝镇:后巷,蔡坑村。
浦南镇:浦林、祈保、杏苑、大路尾、新社村。
石亭镇:后园社。
西桥街道办事处:诗墩社。
南坑街道办事处:路头、南坑社。
东铺头街道办事处:瑞京社。
云霄县
开漳杨姓支系
散落居住云陵、火田等乡镇。
杨一华支脉
下河乡:下洞村水尾社。
杨胜支系
云陵镇:城关、北门、王府、宝楼、东园街。
高溪杨姓支脉
东厦镇:溪塘村下高溪社。
诏安县
南诏镇:东关、秀峰、文峰、光良、南关社。
红星乡:庙兜、西埔等社。
梅岭镇:玄钟社。
深桥镇:樟朗社、新寨社。
霞葛镇:华河、霞河杨社。
漳浦县 文 物
祖祠家庙
佛昙杨姓大祖祠:位于佛昙岸头村,始建于明代,清嘉庆间重修。祖祠坐东向
西,为两进三开间土木建筑,悬山顶。内安置神龛五座,祀开基祖及列位祖先。祖祠对联有:“缅怀当年宋帝蒙尘,先祖扈从南疆,鸿儒江干创基业;欣看今日宗庙辉煌,裔孙寻根北国,佛潭镇上庆重光”、“父子济美南宫,风高薇省;伯仲树勋海宇,名著竹符”。
下坑杨姓宗祠:位于佛昙下坑村,堂号“守知堂”,俗称“天才”,始建于明万历间。宗祠坐北向南,为两进三开间土木建筑,悬山顶。大门对联:“二字公忠不夜珠,光钦帝命;一团清正分霄露,气静天台”。内悬进士等匾额数个,有石碑一通。宗祠前有一口大池塘。
江口杨姓宗祠:位于前亭镇江口社,堂号“和贵堂”。坐东北向西南,为单进三开间一围墙土木建筑,悬山顶。挂匾“清白流芳”、“理学乡贤”。对联:“大韶衍派,敦宗睦族;始祖开宗,望出弘农”、“春祀秋尝,尊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世代源流”。前面有一大池塘。
昭穆字辈
佛昙杨姓辈序(第2-45世)
大伯景文,恺正廷国,嘉义维良,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惠和载高履厚,根本固深,积善行仁,荣华发达。
祖墓碑坊
佛昙杨姓始祖墓:始祖杨世隆,位于佛昙大荟山后宝珠岭,今属马坪镇山后社旁小山上,墓右百米处有宝珠石。
杨维邦墓:位于杜浔镇鸡母岫山,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修,墓碑文“丞相始祖杨公墓”。
杨碧沙墓:杨梦鲤,字尚化,号碧沙,位于前亭镇江口社。他的门人、进士赵范为题墓碑文:“庠储魁碧沙杨先生、孺人淑勤陈氏墓”。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造。
秋卿万石坊:位于佛昙镇岸仔头村,四柱三间石构筑,为历任刑部郎中、建昌、严州、太平、黄州知府、广东副使杨守仁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致吾杨公修堤功德碑:在佛昙镇园东村中,明万历间立。碑文内容是颂赞云南布政使、乡人杨一葵修筑鸿儒江堤岸事迹。
特殊传世标志
宝珠石:位于马坪镇后山社旁宝珠岭上,距佛昙杨姓始祖墓约百米处,为金门、佛昙两地杨姓认祖标志(金门也有宝珠石)。
长泰县
祖祠家庙
世美杨姓宗祠:位于陈巷镇雪美村雪美大社,堂号“瞻依堂”。始建于宋朝。属砖木结构建筑,前后两进带东两厢房,中留大天井,前有大埕。总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主建筑面积488平方米,前进门厅中梁高约6米,后进厅堂中梁高约9米,气势恢宏。中大门旁立有一对石鼓,门前立有一对八角形石柱。后数度重修,今仍保持明代建筑风貌。199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厝杨姓祠堂:位于陈巷镇雪美村西厝社,堂号“世德堂”,始建于宋代。坐西向东,建筑而积348平方米,为石砖木结构,两进四合院式建筑。前有大埕、池塘,设3个大门,门边有鼓石,正面墙装石雕窗,厅堂梁拱间嵌木雕。祠堂历有维修,199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坂洋杨姓宗祠:位于陈巷镇石室村花坂洋社,堂号“奉先堂”。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坐申向寅兼坤艮。建筑面积283平方米,前有大埕,月牙池。对联:“先辈拼搏传后代,进取描绣锦坂;奉读韬略沿祖迹,奋发绽开鲜花”、“先祖三封开望族;奉承四知振家风”。
石厝杨姓宗祠:位于陈巷镇石室村石厝社,堂号“世德堂”。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宫殿式建造。后厅堂两壁有朱熹字迹:“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为杨氏后裔之座右铭。对联:“世代沿书径,勤蹊通胜景;德行始善根,蓄馈生妙果”、“世下其昌,喜清白家声,宏开石室无双族;德成而上,看巍峨堂宇,遥对吴田第一峰”。200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庵杨姓宗祠:位于县城后庵,堂号“瞻依堂”,俗称后庵大祖祠。该宗祠由杨氏十三世杨垓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扩建,历有修葺,现基本保护始建风貌。宗祠坐西向东,由门厅、天井、侧廊、正堂组成,砖、木结构,两进燕尾脊硬山式屋顶、梁架为穿斗抬梁混合式,均为三架梁。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计1800平方米。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檩。宗祠柱、梁、拱等装饰构筑典雅大方,保留了明代古建筑的特征。199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坂前(兰溪)宗仁堂:位于武安镇金里村坂前社。堂号“宗仁堂”。始建于明,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柱联下联:环锦水以潆襟,左昭右穆,四时蘋藻几筵新(卜联砌于墙中,内容不详)。
昭穆字辈
雪美大社、石室杨姓辈序(4世起)
元宗振鸿烈
奕世嘉允德
丕建裕文孙
钟毓秀礽云
雪美西厝、石室花坂洋杨姓辈序(9世起)
希铭孔定纂国 神士存隆延际大宗一祚胤长文章焕德世盛
下杨杨姓辈序(14世起,循环沿用)
受泽佳君夫子伯
祖训牌匾
石室石厝杨姓宗祠牌匾
“登科”、“鹏抟”、“文魁”、“会魁”、“直隸知州”。
金里坂前宗仁堂牌匾
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匾;
清乾隆丙寅科“贡士”匾。
祖墓碑坊
杨仕休暨胡氏墓:位于陈巷镇古农村古老崛后寨仔山,墓主为陶塘洋杨氏始祖、宋殿中丞杨仕休及妻胡氏。墓长13.67米,横8米,高118米。有明、清修建时所立“宋殿中丞杨公坟道”及坟石碑、坟记碑。全墓呈太师椅型,坟身完整。1983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博及吴氏墓:位于陈巷镇的莲塘山,坐北朝南,凤字形、三合土结构,占地900平方米。立有墓碑石,长l米,宽0.6米。墓主杨博为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陶塘洋杨姓第五世,任醴陵知县。墓道曾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修,保存完好,199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复一墓:位于鹤亭村的南坂山。墓主杨复一为后庵杨姓的十三世裔孙,好义乐施,誉为乡贤。该墓为明代古墓葬。
东山县
祖祠家庙
美山杨氏祠堂:堂号“四美堂”,主祀始祖杨油滓与祖妣及列祖列宗神主。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修,增其旧制进地9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再修。2003年按原样重修一新,并扩大堂前广场。祠堂正堂面阔3间,进深2间,有大天井,5门24柱,悬山顶建筑,主座面积383.75平方米,广‘场48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昭穆字辈
美山杨氏字辈(15-19世)
迪、前、光、宜、耀。
祖训牌匾
美山杨姓祠堂
对联:“祖宗功德天来大,为我子孙须念微微细细之初,一圆冷灰吹活火;父母恩情海样深,凡我弟兄共图本本源源之谊,万卷宝轴胜赢金”、“原圊始,衍将乐,数十传,名贤理学光俎豆;聚霞山,开康美,八代中,书方文物振家声”、“龙潭护卫为襟带;虎山排闼做屏风”、“读书升司马,仕宦入兵科”、“祖启龟山,道统必传垂统日;裔分龙邑,儒家长守旧家风”、“光前骏业扁箱富,裕后鸿图阵字新”。
牌匾:“杨氏家庙…‘文魁”、“武魁”、“竹操松筠”、大明皇帝崇祯诰封“苦节艰贞”匾、“进士”、“明德”、“恩元”。
祖墓碑坊
杨兴邦墓:原在铜陵桂花山,后移葬龙潭山下,墓前竖有旗杆。墓碑日:“兴邦,荣授明威武将军杨公,妣敬慎恭人王氏之墓。乾隆庚辰年阳月吉旦(此应为重修时间),由男及长房、六房孙仝立。
杨油滓墓:位于本县城安烟墩山顶,建于明永乐年间,穴日:“麒麟献肚”。
杨观吉墓:位于美山村东下黄,墓呈馒头状,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占地500平方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殊传世标志
美山杨厝林: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世祖杨文嵩在村东面植榕树林防风带称为“杨厝林”,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安县
祖祠家庙
世恩堂:位于丰山镇镇,始建于宋建炎三年(1129年),历代有修缮,1999重修。大门有联“恩传汉四知,史纪明三杰”。坐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堂前有一广场约150平方米。主祀列祖列宗,长年香火不断。
大宗祖祠追来堂:位于丰山镇湖坪村,堂号“追来堂”。有对联:“追我祖生银塘、长碧溪、衍丰山,有本有源宗支世系;来尔孙仕曲江、官泷水、协漳口,元文元武清白家风”。面积200多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上下分两个石广场,主祀列祖列宗、及七品以上官员。
昭穆字辈
仕休支系
元宗振鸿烈 丕建裕文孙 奕世嘉元德
钟毓秀礽云 朝廷进起文 公克绍全烈
景玉支脉
元宗振鸿烈 丕建裕文孙 奕世嘉元德 钟毓秀礽云
祖训牌匾
“世美”牌匾一个,“进士”牌匾两个,“父子司徒”牌一个,“祖孙名宦”牌一个。
祖墓碑坊
杨景玉墓:位于丰山中心学校办农场果园内。有墓碑,刻:显祖杨公景玉之墓。
丰山社“威惠庙”大门石刻对联:“名垂唐史动劳者,泽披漳霞烟方长”。碑记两块。
龙海市
祖祠家庙
金鳌杨姓家庙:位于隆教乡金鳌社,俗称大宗,堂号“钟鳌堂”。始建于明末,历代多次修葺,1990年重修。有古对联5对。祖龛联是漳浦佛昙宗裔杨士鹏撰:“金鳌号杨为著,辟在澄浦偏隅,自天浩祖胥宇肇基,累叶经营,始成乡族,建祠依西岭,美哉饶山川土田;裔永纪宋以来,时值景炎末造,我处置公司关扈跸,一门勋戚,共筑忠贞,负羁逊南陬,茫者群伯叔兄弟”。大门对联云:“登堂按谱系,来自光州固始;入庙序昭穆,衍蕃澄邑金鳌”。
碧湖杨姓家庙:堂号“衍庆堂”,位于杨厝社中,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
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庙前二层大埕,埕前大潭,视野开阔宽敞明亮。民国年间有福建省长萨镇冰赠旅菲侨贤杨在田“乡间矜式”、赠知名人士杨吉德“心存济世”两匾,今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彭冲题赠碧湖旅菲同乡会成立五十周年的“团结侨胞,共建祖国”大匾。
湖西杨姓祖庙:位于白塘湖西社,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地号日“天鹅下卵”,故号天鹅堂,单进三开间,1994年重修。庙联日:“始祖开宗,望出弘农;大韶衍派,世泽绵长。
昭穆字辈
莲浦支系(宅前)昭穆
元宗振鸿烈 丕庭裕文孙奕世嘉允德钟毓秀礽云
湖西支系昭穆
世大伯景文恺正廷国 嘉义维良齐圣广渊 明允笃诚忠肃恭懿
宜慈惠和载高履厚根本固深积善行仁荣华发达
祖墓碑坊
杨天浩墓:杨天浩,讳达存,字志完,金鳌杨氏始祖,位于白水镇石佛岭鳌头山后大石路墘石头山下,四周松林围护。
杨远兴墓:石厝下岸杨氏开基祖杨远兴墓,位于角美镇东山内山尾。
龙文区
祖祠家庙
碧湖村宗祠:堂号“诒燕堂”,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坐北向南,二进四厢一天井,大门外有一对石鼓。
田边村宗祠:堂号“追远堂”,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
朝阳村宗祠:堂号“世美堂”,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坐南向西北,二进堂门外有一对石鼓砖木结构。
扶摇村杨姓大宗:建于嘉靖一年(1554年),由八世杨度兴建,分前后殿,带厢房,正面直开五门之最,砖木结构,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建。2000年原基重建。配建四座石塔,关帝庙。
山头珊瑚宗祠:堂号“宗德堂”,建造年代不详,已倒塌。
昭穆字辈
扶摇村:元、宗、钟、毓、秀、初、云。
山头珊瑚村:元、振、鸿、烈、丕、建、裕、文、孙、奕、世、嘉、允、德、
宗、正、风、烈、培、建、元、顺。
祖训牌匾
对联:
田边村祖祠对联:“峰山毓秀成图画,珠水朝宗献文章”、“追念先人,家风尚在;远承继后,世礼义犹存”。
扶摇村祖祠牌匾:“内庭师傅”。
朝阳村祖祠楹联:“世代怀陶塘,跃龙门,登墀觐朝;美裔入官海,爱黎民,四知启阳”、“世代涉商海,握机遇,捧回孔方桂冠还;美裔攀书山,苦开经,巧取科甲蟒袍旋”、“世代裔苗冲蟾官,捧取开桂旋;美建馨儿接迹生,毓秀锦衣还”。
柱联:
“自关西衍脉而来,源源本本春褕秋尝,春秋二祀不忘;
迨溪北开基以后,子子孙孙敦诗说礼,诗礼世代永传。”
“扶栈曳裾来父老,谓今日祖庙更新,山川呈锦秀;
摇唇鼓舌教儿孙,倘他年祀堂百坏,旧貌换新颜。”
南靖县
祖祠家庙
船场平林杨姓:“容德祠”,始建年代不详。
靖城郑店杨姓:“馀庆堂”,始建年代不详。1935年重建时迁址于社中。
靖城镇东坂村杨姓祖祠三座
“世福堂”,大约建于清康熙年间,民国时重修。2004年8月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庆堂”,始建于清朝年间,民国时期重修。2004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荣堂”,始建于清朝年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靖城镇游坑村杨姓
“弘农堂”,建造时间、地点等不详。
昭穆字辈
靖城郑店杨姓字辈
元宗振鸿烈 不建裕文 靖城馀庆堂牌匾
孙奕世嘉允德钟毓秀釢云
祖训牌匾
祠对联:“宏农植业,父作子述,财丁并进;江夏振兴,兄爱弟恭,科甲联登”、“紫阳传授,道统克承夫先圣;霞峰开基,教泽垂裕于后昆。”
祖墓碑坊
阡桥村中社杨姓:位于山城东田五川。
东坂村杨氏祖墓:地点不详,有墓碑石。内容:“高祖杨公质谷墓”,“万历甲寅年立”。
社祖墓石碑:杨良德质受公,清康熙丁丑年。
特殊传世标志
靖城镇东坂杨氏,至今还保存:墓石碑、石马、石狮(被窃)、考举抢石盾、元宝石、石犁石螺、榨糖汁石等八种石器。
平和县
祖祠家庙
杨姓大宗道南堂:位于旧县城九峰镇旧县堂右侧,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坐东向西,原建筑有二进,一天井,左右有护厝,前为大埕,照壁,水池,奉儒学开闽鼻祖杨时为神主牌。已毁。现保留有祠堂记、凡例、龛图(神主牌字)。
平和九峰“杨氏宗祠追来堂”
国家级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宗祠追来堂”,系明式建筑风格,始建于雍正戊申【1728】年,其结构:二落二井,门楼高耸。苍劲雄浑的书法“杨氏宗祠”石雕悬挂于大门正中,其上有一组景德镇浮雕五彩“十仙庆寿”人物瓷板,左右各有一幅“双凤朝阳”花鸟瓷板,上有“鲤鱼跃龙门”,两边石窗顶各有一幅“荷莲花”,半腰有12位仙翁,门前置放明代浮雕人物花鸟石鼓一对,前有大埕,旗杆林立,埕脚半圆形水塘一口,正厅、二厅木架屋顶雕龙刻凤,并画有山水、花鸟、人物金笔画,工艺精美,金碧生辉。两侧各有横屋数十间,后有石砌花台,悬于半圆形矮屋环抱之中心,四周植有梨树、松木、花草等,景致迷人。“追来堂”地理: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三市亩,行龙似水木体结穴,似木星开脚,美女献花之地,美曰:醉翁抱美女。每到傍晚,夕阳拱照,门楼映入池中,情景交融,美丽动人,系平和旧县九峰八景之一“美人照镜——西岭暮霞”:彩霞笼罩梨花香,美人照镜追来堂;古朴娇雅夕阳下,落水鹅头共超朗。杨成武上将生前题书的“弘农杨氏” 墨宝与清代翰墨“追来堂”相映成趣、互照生辉 、情景交融,是闽粤边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高礤杨姓家庙弘农堂:名为“飞凤落祥”,位于下坪村高礤社中心,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1455-1487年)。坐西北向东南,其规模三进二天井,四周有围墙,后有花台,前有大埕,林立旗杆,围墙左右有过门,前有照壁,占地面积约5亩。
下坪祖祠诒燕堂:位于霞鹏楼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甲向庚兼卯酉分金,建筑为落山虎式,一大厅一门楼。己重修,大龛立始祖寿卿(简毅)主神牌。
东坑祖祠:名为“仙人抛网”,始建于明朝初年,毁于民国年间。分金坐乾,巽兼亥巳。现已重建大厅一落,一围墙,立婉顺,一禄主神牌,是坂仔、南胜杨姓的祖祠。
杨姓支祠笃庆堂:位于秀峰乡福塘塘背科社,龛内立该堂杨厝坪始祖杨世熙支脉七世祖坪林(兴华)为主神牌,坐西向东,二进一门楼,二天井,是该支脉后裔泰国福安堂无限公司董事长杨友正、杨锦忠等奉资重建于民国年间。
此外还有芦溪小连城杨厝支祠、长乐南庭支祠、崎岭合溪河边支祠衍庆堂,九峰联峰支祠裕庆堂等。
昭穆字辈
杨世熙衍系辈序:慎忠追远,明德归后矣,朝庭其国家。士永敦友恭,丕振宗绪,克笃仁让,兆焕人文。
高礤杨天爵(耕野)衍系辈序:志士贤朝,克立身,弘农盖世,品宜真,箕裘燕,冀胎谋,重训诰,簪缨奕世新。
芦溪小连城始祖杨小湖衍系辈序:文章献旭,弟礼传家。
祖训牌匾
高际杨姓弘农堂柱联
“唐世钟英抵三山,荣于古树;宋丝命脉分一派,流入云林”、“云巧裁衣,襟袖逼来猿虎啸;林深谢斧,留得子孙栋梁材”。
“成周赐姓古而今,继承先人绪可寻。由闽入泉枝叶茂,爰居爰处聚云林。”
九峰杨姓追来堂拉柱联
“念祖石壁腾龙,奠钟灵毓秀;三堂福兴奕世,肇光宗耀祖。”
“追源念祖承伟业,鱣堂集庆;来宗三叩创雄风,雀报呈祥。”
芦溪小连城杨厝支祠柱联
广东大池裔孙庠生杨更咸题:“重丹再刻,澧异华彩詹何,博保四知允距;燕于裔孙,何以荣耀功德,竭取三鳝根源”。广东后田裔孙庠生杨文标题词:“源开福建连城池,派朗广东遍处乡”。
九峰下坪诒燕堂柱联
“八闽传来吾道脉,九和占得一坪天。”
高礤杨氏家庙牌匾:“奉政大夫…“弘农堂…‘杨氏家庙”。
九峰杨氏宗祠追来堂牌匾:有苍劲雄浑书法古字,门楼上石雕“杨氏宗祠”和“追来堂”金字金框大匾和保留金字金画栩栩生辉的一板三米长的龛楣及两个“诰命”匾,汀州府通判“中宪大夫”,礼部高中贡元“恩元”和“奉政大夫”、“恩进士”。
祖墓碑坊
杨氏祖墓:位于南胜镇义路村,又名义路埔,名为帕仔婆林一世妈吴氏祖墓。
高礤始祖坟墓:位于高坑旗,大石碑立“高磜杨家始祖耕野公之墓”,穴名倒地旗,分金坐子向午。
东坑杨氏大石碑:墓葬皇清考光禄大夫仪士公茔墓,妣一品夫人勤慈李氏。
南胜骁骑将军大石碑:立上敕“皇清帝乾隆岁次戊辰阳月吉日”,中左书“镇守福建漳州海澄等处地方军将殉难”“诰授骁骑将军武烈杨先生暨”三妣夫人宽惠林氏之域。
杨厝坪始祖大墓:位于杨厝坪村龙山腰,占地面积约一亩,立金字大石碑中书“大明显考始祖念三公,祖妣曾氏慈闱双金之墓”。两侧半圆形石柱雕刻对联“寻源石壁当溯,衍宗河头堪称”,配浮雕,石笔耸立,形如交易框架,末端有石狮两只。全墓灰石结构。
芗城区
祖祠家庙
风栖堂:位于天宝镇后巷村,清乾隆年间建。
慈圣宫:位于天宝镇后巷村,主祀开基祖及列祖列宗。
崇本堂:位于西桥街道诗墩村。该堂对联为:“从瑶山枝承莲浦,置私宅派溯瀛洲”。
昭穆字辈
院内、上墩村
隆成长山荣(上墩:世大伯景文),凯(恺)正廷国嘉,义维良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宜慈惠和载,高履厚禄本,固深积和善,仁荣华发达。
金峰、后巷、浦林、后园、诗墩村
元宗振鸿烈,丕建裕文孙,奕世嘉允德,钟毓秀礽云。
杏苑村
旧字辈:卿德性显弘,子良硕士文;金源树焕在,铭鸿乐灿奎。
新字辈:钦求东烈里,锡泽植熙基;锦注荣秋报,鉴澈格光坚。
祖训牌匾
上墩村杨姓祖训为
敦宗睦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诚实信义、修身持正、礼让谦恭、勤耕务读、勤俭节约、清白传家。
特殊传世标志
慈德宫(法真禅院):位于芝山镇院内村。该禅院肇基于五代(907-960年),
有一石碑底座刻有大象浮雕着四根獠牙,鞍座上有一团莲花状火球。今为漳州市文物保护点。
附“碑文”与“楹联”如下:
《重兴法真禅院喜缘碑记》
法真禅院在城西三馀里,背山面河,水接龙工,波连虎渡,与紫芝、万松、隆寿相摩扶,固漳之一大观也!稽《府志》,乃绍卿禅师塔院,旧名浮龟峰。肇基于五代;有元至大,僧无则重建,元季厄于兵火;永乐间,僧南极重兴,天顺、成化年间,又为飓风所坏,僧盛庵、文庵继建鼎创,万历丁巳,又为洪水所淹,法堂、两廊圯坏。历今百六十八载,风雨剥蚀,大殿将倾。盖有兴有废有口,而几至于终废者口为已甚矣!住山僧浑融重修,捐金募缘,恳健董成其事。健自先王父沧水移界居此,为佛弟子,义不容辞,且其详独能道之,故为述其巅末如此。
乾隆乙巳岁端月,董事龙溪学廪生杨希健题,并捐银叁拾元。
住山僧浑融捐银叁佰元,募众立石。
对联两副:
“龟峰落脉开法界,霞水飞帆渡迷滓”、“背拥宝峰,数重磅礴开禅寺;面临南水,万派朝宗对海天”。
两副对联的上款同是“乾隆乙巳年”,落款分别是“临济三十六世季通敬题”和“弟子董事杨希健盥手敬题”。
云霄县
祖祠家庙
杨华支系杨姓宗祠:位于下洞村水尾自然村,堂号“聿追堂”。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九月。
昭穆字辈
杨华派系辈序:
一思廷祚,弘时维世。其日斯振,业载云存,聿胤念兹,永奕元本。
但实际传衍至今十三代的杨华派系辈序是:华、思、廷、祚、弘、春、果、成、国、瑞、芷、振、勤。以此辈序及《中华姓氏通书·杨姓》所述,可确认杨华(秋晚)就是杨姓第八十九世祖杨长春,字回元,号秋晚。
祖训牌匾
北门杨氏宗祠牌匾:“龙湖世泽”。
祖墓碑坊
杨华祖墓:位于水尾自然村本山宫顶上,坑下口下穴。
杨萌樟之墓:为北门杨姓二世祖,穴葬在云霄西路山前田仔苏后山顶,风水“大金星虎形”。
诏安县
祖祠家庙
杨姓家庙济美堂:位于南诏东关,约建于明崇祯间,是象征诏安美山杨姓的祖祠。堂联:“祖宗功德天来大,为人子孙须念微微细细之初,一团冷灰吹活火;父母恩情海样深,凡我父兄共图本本源源之谊,万卷宝轴胜赢金。”
杨姓大宗敦本堂:位于诏安县深桥镇樟朗村,约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樟朗村杨氏大宗祠。堂联:“敦道南鸿禧,祖德丕振理学世泽;本关西燕喜,孙谋予定清白家声。”
西埔村杨姓宗祠垂德堂:位于红星乡西埔村,为西埔杨氏宗祠。
下河杨宗祠德馨堂:位于霞葛镇下华河村河杨自然村。
诏安梅岭镇玄钟村杨姓宗祠:思应堂、爱敬堂、明德堂、思敬堂。
昭穆辈序
玄钟杨姓字辈序
观雁进梓英启枝,列生明世应昌其。智君立德墩煌化,倍养邦加仁孝时。
红星乡西埔村杨姓字辈序
圣广渊明台,笃庄忠肃恭。
祖墓碑坊
樟朗杨姓开基祖杨舒朗墓:位于樟朗村多尼山,山因而称为祖山。
西埔村始祖杨志保墓:位于西埔泪美林,后改葬后头洋。
特殊传世标志
“樟朗春云”:乃诏安十八胜景之一。“樟朗八卦井”,据传该井构造“八卦式”是按天波府内的井形建造的,构造特殊。
人 物
漳浦县
明
杨守仁,字复嘉,号蓉江,佛昙镇下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建昌、严州、太平、贵州知府,广东副使。
杨一葵,字翘卿,号致吾,守仁之子,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左布行使、左布政使。
杨守伯,字嘉沃,号萃锦,佛昙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官德州知州。
杨玉璇,善雕寿山石,凡人物、鸟兽等俱极精巧,其作品多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
杨学皋,字道生,佛昙镇先锋社人,明末崇祯年间庠生,崇祯亡,组织义军抗清,隆武福州称帝,授予左都督军衔,隆武亡,归附于退据厦门的郑彩,曾联合郑成功攻入漳浦和海澄县城。郑彩败,学皋降清,任左都督,世袭阿思哈哈番。
杨玮(《漳州府志》作“杨伟”),学皋子,狼山总兵。
杨俊,长沙副将。
杨雄,靖佐副将。
杨腾霄,字飞九,参将。
杨赓起,都督佥事。
杨世懋,字元辅,号朴庵,定居湖西丰卿楼下,官至海坛总兵。
杨开春,字季元,乳名通舍,祖籍漳浦佛潭浮南桥,叔祖都督,营伍出身,授厦门右营守备,署石码左营游击事,并署南澳左营游击事,又任澎湖守备。
民国时期
杨纯美(1877-1968年),印尼万隆侨领,佛昙镇内街路尾人。早年到印尼谋生,后成巨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祖地佛昙创办纯美中学,培养家乡人才。
抗战胜利后,回乡创办白竹湖农场。
新中国
杨飞,字岐鸣,佛昙镇园东村东门兜人。1936年就学于河南大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加入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赣州地委、鞍山钢铁厂厂长、武汉钢铁厂书记兼厂长、包头黑色冶金设计院书记、昆明工学院院长等职。
杨玉环,佛昙镇岸头村人,1941年5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华侨家庭,1957年6月为报效新中国而放弃优裕的生活条件回国。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逸民,佛昙镇岱嵩村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委主任、党组书记。
杨有志,佛昙镇人,宁德地区副专员,福建省水产厅厅长,福建省政协经科委副主任。
杨仪高,佛昙镇岸头村人,海军装备部正师职军官,大校军衔。
杨顺逢,佛昙镇岸头村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厅厅长。
杨玲,佛昙镇石埕村人,厦门市开元区政府区长,开元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银玉(女),佛昙镇先锋村人,漳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漳州市农工党主委、漳州市政协副主席。
台港澳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金虎(1898-1990年),祖籍漳浦县,出生于台湾高雄,1948年当选“行宪,
第‘届“国民大会”代表。1968年当选高雄市第六届市长。
杨集文,祖籍漳浦,香港集达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理事长。
杨天滋,祖籍漳浦,香港天发实业公司董事长、香港漳浦同乡会名誉会长。
杨炳川,祖籍漳浦,香港裕贤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香港漳浦同乡会会长。
杨小龙,祖籍漳浦,香港漳浦同乡会副会长、香港千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境外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朝春(1914-1989年),生于佛昙积美社,14岁时迁居今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曾任洪门新义顺会馆主席、杨氏联谊会主席、漳泉公会主席等职。
杨维廉(1908 - 1999年),出生于漳浦县佛昙岱嵩村。1928年到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谋生。1965年举家回国定居芗城,曾任漳浦县侨联主席、政协副主席。
长泰县
宋
杨仕休,人和里人,殿中丞。
杨令闻,人和里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防御使。
杨 棫,人和里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泷水知县。
杨友谅,人和里人,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惠州推官。
杨 博,人和里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醴陵知县。
杨 应,县城人,绍定二年(1229年)特奏名,宜川州文学。
杨炎午,长泰县人,宋淳祜七年(1247年)进士。
明
杨 釜,县城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浙江道监察御史。
杨 玉,字伯用,弘治年间锦衣卫殿前指挥使。
杨友桂,长泰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武进士,琼崖参将。
杨钟英,县城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宁波知府,宁绍海道。
杨莹钟,县城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赣州知府,广西左布政。
杨 灼,人和里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潮阳知县、吏部都给事中。
清
杨梦枝,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
杨镇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武进士。
新中国
杨龙辉,北京市]J星测控部队副师长。
台港澳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育元,祖籍长泰县,曾于1948年当选“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去台湾后,仍为“国民大会”代表。还曾任圆山军官训练团教务组组长等职。
东山县
明
杨观吉(1591-1666年),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长沙知县,兵部主政。
境外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裕安,祖籍美山,1958年生于新加坡,新加坡美山(杨氏)联谊主席。
华安县
新中国
杨捷中,丰山镇后壁沟村人,解放军总参测绘局技术信息总站主任(正师级)、
总工程师。
龙海市
宋
杨子俊,龙溪县人,以义行荐,尚宝卿。
明
杨彦通,号尊德,龙溪县人,洪武十九年(1386年)荐辟,广东佥事。
杨鼎臣,龙溪县人,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松州府同知。
杨联爵,龙溪县人,万历十年(1582年)举人,麻哈知州。
杨超凤,海澄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武进士,浯屿钦总。
杨光宾,龙溪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海州知州。
杨式武,海澄县人,天启五年(1625年)武进士,参将。
杨钺新,海澄县人,崇祯元年(1628年)武进士,柘林守备。
杨树声,龙溪县人,崇祯十七年(1644年)贡生,松江府同知。
清
杨锡冕,海澄县人,康熙二十七年(】688年)进士。
杨富,海澄县人,特用武职,南昌镇总兵,左都督,荣禄大夫,太子少保。
杨亨,海澄县人,特用武职,庆阳副将。
杨熙重,海澄县人,特用武职,左都督管水师副将事。
杨启忠,海澄县人,特用武职,虎门镇总兵,骁骑将军。
杨淮,龙溪县人,特用武职,山西北楼营参将。
杨铉,龙溪县人,特用武职,江南抚标中军。
杨衢云(1861-1901年),祖籍海澄(今龙海)。1892年结识孙中山,1895年当选为香港兴中会总会会长,并组织策划广州起义。1900年策动惠州起义,失败后赴香港以教书为业。1901年被清廷派人刺死。
民国时期
杨清基,海澄县英埭人,民国时国民党军队师长。
新中国
杨新容,原名杨欣荣,白水镇人,厦门市侨联副主席。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宗蠡,角美镇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福建省政协秘书长。
杨景道,角美镇人,解放军海军大校,师级干部。
杨维生,白水镇人,福建省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
杨文彬,颜厝镇人,解放军体育学院训练部部长、大校军衔。
杨瑞华,颜厝镇人,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
台港澳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逢年(1891-?),祖籍龙溪。1938年授少将衔。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境外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汇溪(1852 -1922年),字怡洪,祖籍海澄县人。17岁往菲律宾学商,陈谦善聘他为甲必丹公署秘书,专办文案外交。1898年独资创办菲律宾第一份华文报纸——《华报》,协助创办《警铎新闻》,于1911年在马尼拉加入同盟会后倾家赞助孙中山革命。
杨豪侣,杨汇溪之子,1903年到菲律宾经商。曾协助香港《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在菲发行,宣传革命思想。舆欧阳鸿钧等在马尼拉组织“抵制救援会”,1911年春与李萁、郑汉淇等组织同盟会分会。辛亥革命后曾在福建省政府任职。
杨启泰(1898-1983年),祖籍海澄县。“菲律宾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
“南侨筹赈总会”副主席,曾任菲律宾华教教育会长、菲律宾华商联合总会理事长等职。担任交通银行董事长、行长兼总经理达20年。
杨允钦(1924 1995年),出生于今海沧区霞阳村。1938年到缅甸。曾历任福建同乡会副会长、中国佛学会会长等职。
杨嘉文,1934年出生于漳浦,15岁去台湾,后到香港,定居印尼,任印尼雅加达兰花水仙花基金会会长。
杨新田(1918 1979年),又名辛丑。生于浮宫镇金鳖村,1937年到雅加达,
后迁居马六甲,1952年回国。曾连任县侨联主席等职。
龙文区
明
杨表,字汝中,正德三年(1 508年)进士,广西参政。
南靖县
新中国
杨金龙,靖城人,中共漳平县委书记,中共龙岩市委副书记,龙岩市政协主席。
平和县
唐
杨义中,法名义中,世称三平祖师公。陕西高陵县人,生于福清。唐贞元七年(794年)出家,后至三平寺为主持。唐宣宗敕封为“广济大师”。
明
杨时开,高礤人,黑水监监丞。
清
杨鲁水,南胜镇义路村人,康熙年间任徐州总兵提督、光禄大夫。
杨占鳌.南胜镇义路村居台湾台中县乌日乡,道光举人。
民国时期
杨镇平,九峰镇东门后壁仔人,漳浦县参议长。
杨洋溢,九峰镇东门后壁仔人,国民党永安林业科长,军统中校。
新中国
杨天民,九峰镇城西村人,长江流域委员会水利工程局副局长。
杨刚毅,秀峰乡福唐村人,中央电视台海外新闻中心副主任。
杨香勤,坂仔镇东风村人,福建省政府外事办副主任。
芗城区
宋
杨汝南,字彦侯,龙溪县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知古田县。
杨楠,龙溪县人。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
杨志锐,龙溪县人。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
杨志,杨槽之子,龙溪县人,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广州通判。
杨汝贤,龙溪县人。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
杨承祖,字庆袭,汝南之孙,龙溪县人,梅州知府。
明
杨绍,龙溪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户部郎中。
杨联芳,字蘅苑,原籍南靖,少年徙居龙溪县上半林社。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进士,贵州副使。
民国时期
杨骚(1900-1957年),名古锡,字维铨,祖籍华安丰山,出生在漳州市区。
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广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杨骚一生著述甚丰,其中有抒情诗集《受难者的短曲》、《春的感伤》等:剧本集《迷雏》、《他的天使》;诗剧集《记忆之都》;评论、随笔集《急就篇》。译作有《铁流》、《十月》、《没钱的犹太人》、《异样的恋》、《痴人之爱》、《心》等。
新中国
杨琼,福州市人,定居芗城,中共东山县委书记,中共漳州市委常委兼秘书
长,漳州市政协副主席兼市委统战部部长。
杨建平,原籍河北,出生于南安县,云霄县人民政府县长,漳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中共漳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政法委书记、中共漳州市委副书记。
杨少衡,原籍河南林县,生于漳州,福建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
台港澳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丽花(女),1944年出生,原名林丽,祖籍漳州,台湾宜兰人。台湾歌仔戏著名小生。
杨龙添,1924年7月25日生,祖籍漳州市。曾任台北谷场矿业公司总经理,
旗山华南糖业公司经理,台北第一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雄市市长顾问。
杨昭宗,1931年生,祖籍漳州市,生于台南。台湾大学医科毕业。曾留校专攻妇产科多年。后在台南开设阳妇产科医院。1981年任台南市北区扶轮社社长。
杨渡,祖籍漳州,1958年出生于台中,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大中文系讲师、国民党文传委主任。
境外现当代知名人物
杨天恩(1898 -1985年),又名恩惠,祖籍漳州城区人,漳州杨协成以及新加坡杨协成酱园总经理。
杨锦中,祖籍秀峰乡福堂村人,泰国福安堂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泰建交时,泰方代表团成员之一。
云霄县
宋
杨士训,西尉属(今阳霞、中柱一带)人,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古田令。
杨士谨,西尉属人,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博罗尉。
新中国
杨亦和,云陵镇人,上海空军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诏安县
清
杨大鸿,字仪亭,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山西宁乡知县,归德府正堂。
杨 富,清江西总兵加少保。
新中国
杨永坤,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纪委书记。
附 录
知名人士
漳浦县
杨彬文,马坪镇林埭村人,中共平和县委书记,漳州市农业局局长。
杨金本,佛昙镇岱嵩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91191部队政治委员。
杨燕诗,绥安镇后港村人,漳浦县政协主席。
杨玲(女),佛昙镇岸头村人,漳浦县政协主席,漳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历波,佛昙镇人,厦门市人民政府第四办公室主任。
杨国华,赤湖镇西城村人,漳浦县政协主席。
杨降林,佛昙镇白石村人,漳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漳州市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主任。
杨唏,佛昙镇石埕村人,厦门市侨联会处长。
杨振士,佛昙镇人,厦门大学生物系党总支书记。
杨育培,佛昙镇岱嵩村人,上海外轮公司副经理。
杨四海,佛昙镇先锋村人,华南热带农大副校长,中国热带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杨乃文,佛昙镇先锋村人,云南省轻工业设计院院长。
杨宝山,佛昙镇下坑村人,泉州市建设银行行长、漳州市建设银行行长。
杨成美,佛昙镇岸头村人,新疆克拉玛伊油田研究院院长。
杨重建,佛昙镇石埕村人,福建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长泰县
杨清辉,解放军程溪某部参谋长。
杨来山,屏南县人武部部长。
杨生龙,长泰县人,漳州市政协台港澳侨联系委员会主任。
东山县
杨云汉,云南省水利电力厅水利经济管理办公室主任,昆明市政协常委,高级工程师。
华安县
杨明元,丰山镇湖坪村人,长泰县人民政府县长,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甲生,丰山镇湖坪村人,华安县政协主席。
杨炳林,丰山镇湖坪村人,漳州市物委主任。
龙海市
杨百洲,又名杨丙田,出生于河南涉县,龙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 杨英古,出生于厦门市杏林区海沧镇。龙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龙海县政协主席。
杨和杰,白水镇人,中央台工办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主任。
杨守谦,石码镇人,福建省地矿局审计处处长。
杨彦杰,石码镇人,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
杨锦海,石码镇人,中国戏剧出版社编审、代总编。
杨玛罗,白水镇人,福建师范大学附二中校长、书记、中学特级教师。
杨伏山,石码镇人,中国新闻社厦门支社副社长,主任记者。
杨君辉,角美镇, 人,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
杨君顺,角美镇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院院长、教授。
杨浩石,石码镇人,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
杨信安,石码镇人,福州大学数学系教授。
杨尧,石码镇人,福建海洋研究所海化室主任、副研究员。
杨仁发,角美镇人,国家海洋三所保卫处处长、办公室主任。
, , , 杨履泰,角美镇人,一省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
杨忠国,角美镇人,福建省农资集团厦门公司副总经理。
&, nbsp; 杨全发, ,颜厝镇人,厦门市劳动局书记。
&nb, sp; 杨爱明,隆教乡人,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教授。
龙文区
&n, bsp; 杨镇城,龙岩市人民银行行长。 , ,
杨坤, 海,福建省石油化工设计院院长, 。
南靖县
杨建智,靖城人,福建省政协办公厅政研室副主任。
平和县
杨英(女),企业家,厦门英才学校董事长。
杨李链,福州大学教授。
杨五豹,九峰镇下坪村人,龙溪地区烟草局局长。
杨锦木,中国石油物资广州公司党委书记。
杨溪峰,龙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芗城区
杨廷英,生于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东港镇人,定居芗城,中共龙溪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龙溪地委党校校长、党委书记。
&, nbsp; 杨寿仙,出生于山西省左权县,定居芗城,诏安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诏安, 县委书记,中共龙溪地委党校副校长。
杨保成,河南省林县人,定居芗城,龙溪县长、中共南靖县委书记,中共漳州市(今芗城区)市委书记,龙溪行署农委主任。
杨青云,河南省淇县人,定居芗城,龙溪地区水产局局长。
杨雪山,出生于山西省陵川县,定居芗城,龙溪专署水利电力局局长、乡镇企业局局长。
杨俩成,芗城区浦南镇人,漳州市烟草专卖局局长。
杨耀池,漳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杨锦和,原籍泉州市惠安县,定居芗城,中共龙溪地委(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杨仁德,厦门市人,定居芗城。漳州行政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杨华平,出生于福州市,定居芗城。漳州市卫生局局长。
杨胜华(女),厦门市人,定居芗城。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处长。
云霄县,
杨亦和,云陵镇人,上海空军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杨亦芦,云陵镇北门人,中国化工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诏安县
杨亦坤,中国农业银行漳州分行行长。
名人文献
漳浦县
明
杨一葵 《芙蓉馆集》、《云中边略>(收入《四库全书总目》)。
华安县
新中国
杨西北散文集《在那遥远的地方》、传记《流云奔水话杨骚》等。
杨亚盛台湾现代作家,代表作《满天星》。
龙海市
明
杨乔岳 《太室集》。
清
杨逢时 《痘诊大全》、《医案医治》。
芗城区
宋
杨汝南 《诗要旨》、《春秋要旨》、《中庸要旨》、《经说》、《杨彦侯集》。
明
杨联芳《诸经纂注>。
民国时期
杨骚抒情诗集《受难者的短曲》、《春的感伤》等;剧本集《迷雏》、《他的
天使》;诗剧集《记忆之都》;评论、随笔集《急就篇》。译作有《铁流》、《十月》、
《没钱的犹太人》、《异样的恋》、《痴人之爱>、《心》等22本著作。
新中国
杨少衡长篇小说《金色年华>,中短篇小说多部。
谱牒名录
漳浦县
新编《杨氏历史渊源考》。
《江口杨氏族谱》。
长泰县
古谱《陶塘阳杨氏家谱世系》清嘉庆年间编修。
手抄《长泰坂前杨氏族系》(一、二、三)1996年。
东山县
古谱《美山杨氏族谱》美山十三世孙殿光修撰。
新编《东山美山杨氏族谱》(草本)2003年修编。
龙海市
新编《杨氏白塘族谱》。
平和县
新编《南胜义路杨氏宗谱》(重修本) 杨大来主编,1997年印刷。
《南胜义路家志》(现世谱系) 杨大来主编,1997年印刷。
《弘农杨氏平和谱》 杨敦慎主编,1999年印刷。
《九峰联峰杨氏世系谱》 杨敦慎主编,2004年印刷。
《坂仔峨嵋杨氏族谱》 杨金成主编,1998年印刷。
《高礤杨氏族谱》 杨严禁主编,2004年印刷。
芗城区
《银塘杨氏族谱》。
诏安县
《美山杨氏族谱》、《樟朗新编杨氏族谱》、《西埔杨氏族谱》。
|